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
)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 C.H2SO3 D.NH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 ⑥CuSO4溶液 ⑦饱和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0 g镁在氧气中燃烧后增重0.64 g,但在空气中燃烧时增重不足0.64 g,其原因可能是( )
A.空气中镁燃烧肯定不完全
B.空气中部分镁与CO2反应
C.空气中镁部分与N2反应
D.空气中镁部分与水蒸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 |
A | BaCl2溶液变浑浊 |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
B | Na2S溶液变浑浊 |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
C | KMnO4溶液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D | 品红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64 g铜箔加入到盛有含2 mol H2SO4的浓H2SO4试管中加热。
(1)铜箔能否完全溶解?请解释原因。
(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硝酸钠晶体,铜箔表面又有气泡冒出,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脱硫技术能有效控制SO2对空气的污染。
(1)向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海水呈弱碱性,主要含有Na+、K+、Ca2+、Mg2+、Cl-、SO、Br-、HCO
等。含SO2的烟气可利用海水脱硫,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向曝气池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空气后,曝气池中的海水与天然海水相比,浓度有明显不同的离子是________(填字母)。
a.Cl- b.SO c.Br- d.HCO
(3)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得到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图中a极连接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C口流出的物质是________。
②SO放电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碱性增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
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溴乙烷为主要原料制乙二酸时,经过的最佳途径反应顺序为( )
A.取代—消去—加成—氧化
B.消去—加成—取代—氧化
C.消去—取代—加成—氧化
D.取代—加成—氧化—消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和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2,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Y的少6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B.Y的单质为原子晶体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D.X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