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分)现有A、B、D、X、Y、Z六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B、D的氧化物都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分;A、Y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两单质混合见光爆炸生成AY,AY溶液显强酸性。X、Z为常见金属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Z的一半。Z与Y2和A Y溶液反应分别得ZY 3和ZY 2,烧碱溶液不能与Z单质反应,而能与X单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D的氧化物也是空气质量预报的指标之一。汽车尾气中产生D的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写出X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右图是该方法处理污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X、F金属单质作电极)。实验过程中,污水的pH始终保持在5.0~6.0之间。接通电源后,阴极产生的气体将污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而刮去,起到浮选净化作用;阳极产生的沉淀具有吸附性,吸附污物而沉积,起到凝聚净化作用。阳极的电极反应有两个,分别是4OH-4e=2H2O +O2↑和                      。阳极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5)一定条件下,8mol X与3molZ的氧化物W恰好反应,则W的化学式为           ;指出X单质与F的氧化物反应的一种用途          
(6)BA4是一种重要能源物质,右图是1.01×105Pa下,1 mol BA4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1)(1分)第三周期第ⅢA族(1分)(2)N2+O2 2NO(2分)
(3)2Al+2OH+2H2O=2AlO2+3H2↑(2分)
(4)Fe-2e=Fe2+(2分)   4Fe2++10H­2O+O2=4Fe(OH)3↓+8H+(2分)
(5)Fe3O4(2分)焊接钢轨(1分)
(6)CH4(g) + 2O2(g)=CO2(g) + 2H2O(l);△H=-(b-a)kJ·mol-1(2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A、B、C、D四种物质,B、D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是一种强酸的酸式盐,将C加入BaCl2溶液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生成,D晶体在干燥空气中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对A、B、C、D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和记录如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请回答:

(1)X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OH-=AlO2-+2H2O
Al(OH)3+OH-=AlO2-+2H2O

(2)D溶液pH值大于7,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O32-+H2O HCO3-+OH-HCO3-+H2O?H2CO3+OH-
CO32-+H2O HCO3-+OH-HCO3-+H2O?H2CO3+OH-

(3)写出C与过量B反应(加热)的离子方程式
NH4++H++2OH-
  △  
.
 
NH3↑+2H2O
NH4++H++2OH-
  △  
.
 
NH3↑+2H2O

(4)若B、C的稀溶液混合后(不加热)溶液呈中性,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
C(Na+)>C(SO42-)>C(NH4+)>C(H+)=C(OH-
C(Na+)>C(SO42-)>C(NH4+)>C(H+)=C(OH-

(5)Y在同主族的同类物质中分子稳定性最强
,也是沸点最高的
.(判断正误填“是“或“否“)
(6)若向三份足量的B的稀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醋酸、稀硝酸、浓硫酸,均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三者由大到小排序为:
△H1>△H2>△H3
△H1>△H2>△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青岛二模)现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他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A的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又知元素A能分别与元素B、C、D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化合物分子X、Y、Z,Y有刺激性气味,Z常温下为液态,元素E的单质的水溶液有漂白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的单质的饱和溶液与石灰石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
元素E的单质为Cl2,在氯水中存在以下平衡Cl2+H2OHCl+HClO,CaCO3与氯水中的HCl反应,使c(H+)减小,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故漂白性增强
元素E的单质为Cl2,在氯水中存在以下平衡Cl2+H2OHCl+HClO,CaCO3与氯水中的HCl反应,使c(H+)减小,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故漂白性增强

(2)在锅炉水中加入C2A4,可以把锅炉表面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C2A4 被氧化,且反应中无污染物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必配平)
6Fe2O3+N2H4=4Fe3O4+N2↑+2H2O
6Fe2O3+N2H4=4Fe3O4+N2↑+2H2O
,1mol C2A4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4NA
4NA
,氧化产物的化学式为
N2
N2

(3)化合物Y与元素C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按物质的量比为2:1完全反应后的水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H4+)>c(NO3-)>c(OH-)>c(H+
c(NH4+)>c(NO3-)>c(OH-)>c(H+

(4)用X、D2和能传导O2-的固体电解质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4+4O2--8e-=CO2+2H2O
CH4+4O2--8e-=CO2+2H2O

(5)A、B、D三种元素可以形成最简式为B2A4D且有香味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含碳原子数相同的两种常见有机物,这两种有机物均可用作食品调味剂.则这种有香味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CH3COOCH2CH3+H2O
催化剂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催化剂
CH3COOH+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A原子核内无中子,A、B、D三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比G元素的核电荷数少2;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E元素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F2-及G-两种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
(1)E2F的水溶液呈
 
性,写出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工业上电解EG的水溶液的离子化学方程式是:
 

(3)1molFD2在一定条件下与D2完全反应生成气态化合物放出98.3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精英家教网
(4)下列变化中(如图)的物质均为上述七种元素间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间的变化,某些反应条件及某些物质已略去,请按要求写一例化学方程式或回答有关问题.
①若X、Y均为气态氢化物,则X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若X、Y均为组成元素相同的酸式盐,则X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若X、Y均不属于盐类,但两者组成元素相同(均含四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4,且两者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则X、Y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现有A、B、D、X、Y、Z六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B、D的氧化物都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分;A、Y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两单质混合见光爆炸生成AY,AY溶液显强酸性。X、Z为常见金属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Z的一半。Z与Y2和A Y溶液反应分别得ZY 3和ZY 2,烧碱溶液不能与Z单质反应,而能与X单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D的氧化物也是空气质量预报的指标之一。汽车尾气中产生D的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写出X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右图是该方法处理污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X、F金属单质作电极)。实验过程中,污水的pH始终保持在5.0~6.0之间。接通电源后,阴极产生的气体将污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而刮去,起到浮选净化作用;阳极产生的沉淀具有吸附性,吸附污物而沉积,起到凝聚净化作用。阳极的电极反应有两个,分别是4OH-4e=2H2O +O2↑和                       。阳极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5)一定条件下,8mol X与3molZ的氧化物W恰好反应,则W的化学式为            ;指出X单质与F的氧化物反应的一种用途          

(6)BA4是一种重要能源物质,右图是1.01×105Pa下,1 mol BA4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