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Ⅰ.若某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2)}{c(H2O)}$.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2)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BC(填选项编号).
A.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B.v(H2O)=v(H2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E.消耗n mol H2的同时消耗n mol CO
Ⅱ.若该密闭容器中加入的是2mol Fe(s)与1mol H2O(g),t1秒时,H2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到第t2秒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0.35mol.
(1)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frac{0.03}{{t}_{2}-{t}_{1}}$mol•L-1•s-1
(2)若继续加入2mol Fe(s),则平衡不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继续通入1mol H2O(g)再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为0.7 mol.
(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H2的浓度(任答两条).(填写两项)

分析 Ⅰ.(1)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确定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元素混合确定固态或液态物质;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II(1)v(H2)=$\frac{\frac{△n}{V}}{△t}$;
(2)固态物质的多少不影响平衡移动;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再加入1molH2O(g) 再次达到平衡够,H2的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
(3)t1时改变条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与原来平衡点没有接触点,可能是氢气浓度、使用催化剂等.

解答 解:Ⅰ.(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之比为平衡常数,结合元素守恒知,反应物中还有C,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 (g);
故答案为:C(s)+H2O(g)?CO(g)+H2 (g);
(2)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增大、气体的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改变,当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B.v(H2O)=v(H2)=v(H2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增大、容器体积不变,则容器内密度增大,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D.反应前后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E.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消耗n mol H2的同时消耗n mol CO,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选ABC;
II(1)v(H2)=$\frac{\frac{△n}{V}}{△t}$=$\frac{\frac{0.35-0.20}{5}}{{t}_{2}-{t}_{1}}$mol/(L.s)=$\frac{0.03}{{t}_{2}-{t}_{1}}$mol•L-1•s-1
故答案为:$\frac{0.03}{{t}_{2}-{t}_{1}}$mol•L-1•s-1
(2)Fe是固体,Fe的多少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平衡不移动;3Fe+4H2O=Fe3O4+4H2,化学平衡常数K=$\frac{{c}^{4}({H}_{2})}{{c}^{4}({H}_{2}O)}$,再加入1molH2O(g),浓度增大一倍,再次达到平衡,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则H2的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所以为0.35mol×2=0.7mol,故答案为:不;0.7;
(3)t1时改变条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与原来平衡点没有接触点,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H2的浓度(任答两条),
故答案为:使用了催化剂、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H2的浓度(任答两条).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平衡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注意: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浓度无关,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5℃时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Ksp[Mg(OH)2]=5.61×10-12,Ksp[Fe (OH)3]=2.64×10-3925℃时,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c(Fe3+)=2.215×10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FeCl3(aq)+3KSCN(aq)?3KCl(aq)+Fe(SCN)3(aq),平衡时Fe(SCN)3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与B点相比,A点的血红色沉淀更多
B.加入KCl固体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V(逆)
D.若T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1<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有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在控制两容器的温度相同且恒定的情况下进行反应:2A(g)+B(g)?xC(g),
①向甲中通入4molA、2molB,达平衡时测得其中C的体积分数为40%;
②向乙中通入1molA、0.5molB和3molC,平衡时测得C的体积分数为W%.
试回答:(1)甲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40%;
(2)若乙W%=40%,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乙压强有变化,则x=2,乙中建立平衡时压强的变化为递增(填“递增”或“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氨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N  N键能为945kJ/mol,N-H键能为391kJ/mol.写出工业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3 KJ•mol-1(N2的系数为1mol ).若反应的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E1-E2.(用图中E1、E2表示)
(2)在500℃、2×107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和1.5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46.5kJ填“>”“<”或“=”),理由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3)将一定量N2 和H2放入2L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2mol、1mol.起始时N2的物质的量浓度c(N2)=0.5mol/L;用氢气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0.075mol/(L•min);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增大,则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平衡正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问题: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725.76 kJ•mol-1
(2)已知下列各物质的键能:N≡N 946kJ/mol、H-H 436kJ/mol、N-H 391kJ/mol,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92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2SO2(g)+O2(g)$?_{加热}^{催化剂}$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800.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NA(或1.6NA)(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一组液体是(  )
A.甲苯、四氯化碳B.苯、汽油C.硝基苯、一氯丙烷D.酒精、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最简式相同,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乙烯和1-丁烯B.苯和乙炔
C.正丁烷和2-甲基丙烷D.甲苯和乙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