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冷凝水由___________(填f或g)口通入。

(3)现需配制0.l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给出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

②根据计算得知,需称量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 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④下列操作使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_。

A.称量氢氧化钠时间过长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B.在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加入 Al 能放出 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D.酸性溶液中:K+、Cl-、NO3-、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将9.36gNaCl与50g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硫酸混合,微热使反应完全,再将所得气体全部通入44.16g水中完全吸收后,试求:
(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所得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金属钾和金属钠的金属性相近,但K比Na略强,当利用金属钠与KCl共熔制金属钾时,发现钾与钠的共熔体难以分离,如调整温度到一定程度,则可利用钠与KCl反应制取K,下面是四种物质的熔沸点:

K

Na

KCl

NaCl

熔点(℃)

63.6

97.8

770

801

沸点(℃)

774

882.9

1500

1413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与KCl反应制取金属钾的适宜温度是

A.低于770℃ B.850℃ C.高于882.9℃ D.1413~15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以下变化或采取的措施,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①加入一种反应物,②增大体系的压强,③升高温度,④使用催化剂,⑤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⑤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相同,请你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C.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是以牛为形象设计的“福牛乐乐”(Funiulele).有一种有机物的键线式也酷似牛形(下图所示),故称为“牛式二烯炔醇”(cowenyenynol).回答下列有关该物质的问题:

(1)“牛身”是由12个碳原子形成的碳环.
(2)1mol牛式二烯炔醇最多可跟6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3)该物质能否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配平化学方程式:
4Zn+10HNO3$\frac{\underline{\;\;△\;\;}}{\;}$4Zn(NO32+1N2O↑+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