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若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是(  )
A.第四周期IAB.第三周期0族C.第二周期VIIAD.第三周期VIIA族

分析 原子在变为阴离子时,质子数、中子数均不变,电子数增多,但电子层数不变,据此分析.

解答 解:由于原子在变为阴离子时,质子数、中子数均不变,电子数增多,但电子层数不变,且只有非金属元素即最外层电子数≥4的元素才能得电子变为阴离子,根据此元素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此元素的原子的电子数小于18个,但多于14个,电子层数也为3层,故此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可能是第IVA族,或第VA族,或第VIA族,或第VIIA族,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来分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注意的是只有非金属元素才能变为简单的阴离子,原子在变为阴离子时,质子数、中子数均不变,电子数增多,但电子层数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第一次质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溶液与胶体: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Ⅰ的名称为原电池,烧杯Ⅱ的名称为电解池;
(2)烧杯Ⅰ中Cu是正极,烧杯Ⅱ中Cu是阳极;
(3)写出烧杯Ⅰ中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
(4)试描述两装置中所产生的现象:烧杯I锌逐渐溶解,铜上有气泡;烧杯II中Cu逐渐溶解,C上有气泡,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
(5)当锌片溶解6.5g时,烧杯铜片上产生标况下气体体积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A.v(O2)=0.01 mol/(L•s)B.v(NO)=0.08 mol/(L•s)
C.v(H2O)=0.03 mol/(L•s)D.v(NH3)=0.002 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NaOH、Mg(OH)2、Al(OH)3碱性依次增强
C.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Ⅰ.X、Y、Z代表3种(原子序数小于20的)元素,已知: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③Y和Z两元素可以形成四核42个电子的-1价阴离子.据此,请填空:
(1)Y元素是Cl,Z元素是O.(填写元素符号)
(2)由X、Y、Z三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的化学式是KClO4
Ⅱ.(3)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N、1mol 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 J、391k J.则由N2和H2反应生成1mol NH3 需要放出(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1999年是人造元素丰收年,一年间得到第114、116和118号三个新元素.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116号元素应是第七周期第VIA族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检验实验室配制的FeCl2溶液中的Fe2+是否被氧化生成Fe3+,应选用的最适宜的试剂是(  )
A.稀硝酸B.溴水C.KSCN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铁在自然界分别广泛,在工业、农业和国防科技中有重要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用铁矿石(赤铁矿)冶炼生铁的高炉如图(a)所示.原料中除铁矿石和焦炭外含有石灰石.除去铁矿石中脉石(主要成分为SiO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CaO+SiO2$\frac{\underline{\;高温\;}}{\;}$CaSiO3;高炉排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有N2、CO2 和CO (填化学式).
(2)已知:①Fe2O3 (s)+3C(s)=2Fe(s)+3CO(g)△H=+494kJ•mol-1
②CO(g)+$\frac{1}{2}$O2(g)=CO2(g)△H=-283kJ•mol-1
③C(s)+$\frac{1}{2}$O2(g)=CO  (g)△H=-110kJ•mol-1
则反应Fe2O3 (s)+3C(s)+$\frac{3}{2}$O2(g)=2Fe(s)+3CO2 (g) 的△H=-355kJ•mol-1.
理论上反应②③放出的热量足以供给反应①所需的热量
(填上述方程式序号)
(3)有人设计出“二步熔融还原法”炼铁工艺,其流程如图(b)所示,其中,还原竖炉相当于高炉的炉腰部分,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熔融造气炉相当于高炉的炉腹 部分.
(4)铁矿石中常含有硫,使高炉气中混有SO2 污染空气,脱SO2 的方法是碱液或氢氧化钠、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
②熔点:Al>Na>K 
③第Ⅰ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沸点:NH3<PH3<AsH3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