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制取NaClO2晶体:装置②中发生反应: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可能发生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产生的SO2 被带入④中,SO2与H2O2 反应生成硫酸钠,生成的ClO2气体经装置③进入装置④,发生反应: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得NaClO2溶液,经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晶体NaClO2•3H2O,要注意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控制温度,装置①⑤是吸收多余气体防止污染.
(1)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在装置②中的反应中作还原剂;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装置④中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双氧水应表现还原性,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据此书写方程式;
(2)装置④中气体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③防止倒吸;
(3)从溶液中制取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注意温度控制;
(4)反应结束时,碘反应完全,滴加最后一滴液体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5)根据关系式NaClO2~2I2~4S2O32-进行计算;
(6)实验测得结果偏高,说明滴定消耗的Na2S2O3标准液体积偏高,溶液中碘的含量偏高,应是生成的碘离子被氧气氧化为碘所致.
解答 解:(1)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反应是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氧化亚硫酸钠为硫酸钠,本身被还原为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故装置④中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双氧水应表现还原性,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配平后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故答案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2)装置②中发生反应: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可能发生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产生的SO2 被带入④中,SO2与H2O2 反应生成硫酸钠,生成的ClO2气体经装置③进入装置④,发生反应: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装置④中气体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③为安全瓶,防止产生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从溶液中制取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为防止析出晶体NaClO2•3H2O,应趁热过滤,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进行洗涤,低于60℃干燥,
故答案为:用38-60℃的温水洗涤;
(4)碘遇淀粉变蓝色,反应结束时,碘反应完全,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变色;
(5)令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a,则:
NaClO2~2I2~4S2O32-
90.5g 4mol
mag c mol•L-1×V×10-3L×$\frac{250ml}{25ml}$,
所以90.5g:mag=4mol:c mol•L-1×V×10-3L×$\frac{250ml}{25ml}$,
解得a=$\frac{90.5cV}{4m}$%,
故答案为:$\frac{90.5cV}{4m}$%;
(6)实验测得结果偏高,说明滴定消耗的Na2S2O3标准液体积偏高,溶液中碘的含量偏高,应是生成的碘离子被氧气氧化为碘,同时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
故答案为:4I-+O2+4H+=I2+2H2O.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对信息的利用、对装置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理解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氧化还原反应滴定中利用关系式进行的计算.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乙烯通入溴水中、苯与溴水混合,两种情况下“溴水层”都褪色,且原理相同 | |
B. | 某种醇在适当条件下与足量的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a与原来醇的相对分子量b的关系是a=b+84,则该醇分子中具有两个醇羟基 | |
C. | 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与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与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 |
D. | 通过乙烷与少量的Cl2发生取代反应可制取较纯净的CH3CH2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二溴乙烷 ![]() | B. | 3-乙基-1-丁烯![]() | ||
C. | 2-甲基-2,4-己二烯 ![]() | D. | 2,4,4-三甲基戊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CO3-+H2O?H3O++CO32- | B. | HCO3-+OH-=H2O+CO32- | ||
C. | HCO3-+H2O?H2CO3+OH- | D. | HCO3-+H3O+=2H2O+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 图甲表示一定温度下FeS和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sp(FeS)>Ksp(CuS) | |
B. | ![]() 图乙表示pH=2的甲酸与乙酸溶液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则酸性:甲酸<乙酸 | |
C. | ![]() 图丙表示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5.00 mL盐酸的滴定曲线,则 c(HCl)=0.0800 mol•L-1 | |
D. | ![]() 图丁表示反应N2(g)+3H2(g)?2NH3(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m“:math dsi:zoomscale=150 dsi:_mathzoomed=1>n(N2)n(H2)$\frac{{n(N}_{2})}{n({H}_{2})}$变化的曲线,则转化率:αA(H2)=αB(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 | |
B. | 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 | |
C. | 通空气时,铜被氧化,表面产生Cu2O | |
D. | Li电极减轻7g时,至少需消耗空气5.6L(标准状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