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某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甲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H+=CO2↑+H2O.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两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实验现象
(气球体积变化)
分析原因


42g NaHCO3
53g Na2CO3
300mL4mol/L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
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n (Na2CO3
V(CO2)=V(CO2


42g NaHCO3
53g Na2CO3
300mL3mol/L盐酸

甲中气球体积大于乙中气球的体积(填“大于”或“小于”
或“等于”)

分析 (1)甲装置发生反应HCO3-+H+═H2O+CO2↑,乙装置发生反应CO32-+H+═HCO3-,HCO3-+H+═H2O+CO2↑,据此判断反应速率大小;
(2)根据n=$\frac{m}{M}$分别计算出碳酸氢钠、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cV计算出盐酸中含有HCl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过量情况,从而可知甲和乙的反应现象及原因.

解答 解:(1)甲装置发生反应为:HCO3-+H+═H2O+CO2↑,乙装置发生反应为:CO32-+H+═HCO3-,HCO3-+H+═H2O+CO2↑,甲装置内反应速率较快,单位时间产生的CO2多,故甲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
故答案为:甲;HCO3-+H+═H2O+CO2↑;
(2)第②组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n=$\frac{m}{M}$=$\frac{42g}{84g/mol}$=0.5mol,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frac{m}{M}$=$\frac{53g}{106g/mol}$=0.5mol,则n(NaHCO3)=n(Na2CO3),300mL3 mol/L盐酸中含有HCl的物质的量为:3mol/L×0.3L=0.9mol
HCO3-+H+═H2O+CO2↑,0.5mol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消耗0.5molHCl,而0.5mol碳酸钠CO32-+H+═HCO3-,HCO3-+H+═H2O+CO2↑,完全反应消耗1molHCl,显然甲中盐酸过量,乙中盐酸不足量,则甲乙装置中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大小为:V(CO2>V(CO2,所以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故答案为:大于;甲中盐酸过量,乙中盐酸不足量、n(NaHCO3)=n(Na2CO3)、V(CO2>V(C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①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1
②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1
③2H2S(g)?2H2(g)+S2(g)△H=+169.8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H2O(g)═CO2(g)+4H2(g)△H=+165.0kJ•mol-1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S,发生反应③.如图所示为H2S气体分解生成H2和S2(g)的平衡转化
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P1<P2<P3,理由是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H2S的转化率减小.
②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T1)<(填“>”、“<”或“=”)K(T2),理由是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③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1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④如果想进一步提高H2S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及时分离出产物.
(3)氢气燃料电池能大幅度提高能量的转化率.甲烷-空气碱性(KOH为电解质)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相同条件下,甲烷燃料电池与氢气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之比为1:2(单位质量的输出电能叫能量密度,能量密度之比等于单位质量的可燃物转移电子数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最小的是(  )
A.硫酸铵B.绿矾C.摩尔盐D.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与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相同、官能团种类及数目均相同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有机物的结构有4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B.咖啡酸只能加聚成高分子化合物
C.咖啡酸最多可与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能消耗3mol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去测定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的NaOH固体的纯度.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W g样品,准确配成500mL溶液.
②准确配制0.1000mol/L的标准盐酸.
③用滴定管取所配制碱液25.00mL于锥形瓶,并向瓶中滴几滴甲基橙试液.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标准盐酸,直到终点.
⑤记录数据,计算.请回答:
(1)在①操作中要使用的定量的玻璃仪器是500ml容量瓶.
(2)操作④装标准盐酸的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
(3)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向一个方向摇动锥形瓶.眼睛应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加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4)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
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平均耗用盐酸
体积/mL
第一次25.000.0026.15①V=26.20
第二次25.000.5630.30
第三次25.000.2026.45
②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取4位有效数).
③根据上面结果计算NaOH的纯度$\frac{2.096}{W}$×100%.
(6)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ACF.
A.称取样品时,样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B.配制标准盐酸过程中,读取量筒读数时,俯视刻度线
C.碱式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D.酸式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E.锥形瓶装液前未干燥,有水珠附着在瓶壁
F.读取酸式滴定管读数时,第一次读数仰视,第二次读数俯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①A是一种烃,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HO+O2$→_{△}^{催化剂}$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C 所含官能团的电子式为
(2)B+D→E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
(3)鉴别 C 中官能团的试剂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4)写出B→C和B+D→E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B→C:2 CH3CH2OH+O2$→_{△}^{Cu}$2 CH3CHO+2H2O.
B+D→E:CH3COOH+CH3CH2OH$?_{△}^{浓H_{2}SO_{4}}$CH3COOCH2C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某物质中滴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证明含CO32-
B.将某化合物进行焰色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为紫色,证明含钾
C.待检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后来沉淀逐渐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l3+
D.待检液中先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溶液显血红色,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CO2通入到 CaCl2溶液中
B.NH3通入 AlCl3溶液中
C.用脱脂棉包裹Na2O2粉末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稀盐酸滴加到Fe(OH)3胶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
I.制备
称取14.0g CuSOd•5H20、16.0g Na2CO3.10H20,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立即发生反应,有“滋滋”声,而且混合物很快成为“黏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
(1)①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滋滋”声的原因是有气体生成.
②检验生成物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酸化后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没有SO42-,否则含有SO42-
Ⅱ.组成测定
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用Cu(OH)2.CuC03表示碱式碳酸铜是不准确的,较为准确、科学的表达式是mCu(OH)2.nCuC03,不同来源的碱式碳酸铜的m、n值需要具体测定.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过测定碱式碳酸铜在灼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推导出碱式碳酸铜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含量,即可求出m和n的比值.
(2)①仪器b的名称是碱式滴定管.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通过漏斗向装置中加水,至右侧水面比左侧水面高,静置,水面高度差不发生变化,则装置不 漏气,否则装置漏气.
③三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则该样品中m:n=3:2,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为水,则该测定值比理论值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序号样品质量/gCO2体积/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
10.54244.82
20.54244.80
30.54244.78
III.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金属.
(1)将SO2气体通入CuCl2溶液中,生成CuCl沉淀的同时,还有产物H2SO4 HCl(填写化学式).
(2)现代工业上,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CuFeS2,也可表示为Cu2S•Fe2S3)的方法获得铜.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2CuFeS2+4O2 $\frac{\underline{\;800℃\;}}{\;}$Cu2S+3SO2+2FeO,每转移0.6mol电子,有0.1mol硫被氧化.
(3)Cu2O投入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中,若所得气体产物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O+10HNO3=4Cu(NO32+NO↑+NO2↑+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