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进行工业合成氨的模拟实验,若2分钟后,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0.8倍,则0到2分钟,氨气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分析 密闭容器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压强为反应前的0.8倍,反应后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的0.8倍,利用差量法计算出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出0到2分钟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解答 解:若2分钟后,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0.8倍,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说明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0.8)×(1mol+3mol)=0.8mol,
则 N2+3H2?2NH3  减少的△n
   1   3   2        2
           n       0.8mol
解得:n=0.8mol,
0到2分钟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H3)=$\frac{\frac{0.8mol}{2L}}{2min}$=0.2 mol/(L•min),
故答案为:0.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应用,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mol氖气中含有2NA个原子
B.24g Mg失去NA个电子形成Mg2+
C.标准状况下11.2L的H2O中含有0.5 NA个分子
D.22.4LCO2含有2NA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通常还含部分CaO.
已知:2CaO2•nH2O $\frac{\underline{\;\;△\;\;}}{\;}$2CaO+O2↑+2nH2O,2CaO2+4HCl═2CaCl2+2H2O+O2↑.
现称取两份1.408g过氧化钙样品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一份过氧化钙样品充分灼热,结果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34.4mL.
实验二:将另一份样品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结果得到1.40g沉淀.
(1)试计算1.408  g样品中CaO的质量.
(2)试计算样品中CaO2•nH2O的n值.(写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因此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曲线b(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图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
A.起始充入的CO为1mol       B.增加CO浓度,CO的转化率增大
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molCO和2molH2,再次达到平衡时n(CH3OH)/n(CO)会增大
(3)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v(H2)=0.15moL/(L•min);该温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2 (具体数值).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请在“图3”中画出平衡时甲醇蒸气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压强不同的2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P1、P2,且P1>P2).
(5)科学家常用量热计(填仪器名称)来直接测定某一反应的反应热.在实验过程中需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不断搅拌,请写出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时的操作方法上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钠制取钛:TiCl4+4Na=4NaCl+Ti该反应转移4e-
B.SO2+2H2S=3S↓+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SiO2+3C$\frac{\underline{\;高温\;}}{\;}$SiC+2CO↑中,二氧化硅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D.HgS+O2$\frac{\underline{\;\;△\;\;}}{\;}$Hg+SO2中,每生成1molHg反应转移4mol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目均为2NA
B.1mol氧气和足量的镁或铝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2:3
C.钠、镁、铝各1mol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1:2:3
D.钠、镁、铝各1mol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的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试剂①②③滴加顺序有多种方法,若某同学在滴加过程中试剂②选择的是Ba(NO32溶液,则试剂①和试剂③分别是:KOH、K2CO3.(填化学式)
(2)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置,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
(3)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密?不严密(填“严密”或“不严密”).理由是: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甲酸铜遇水易水解而具有还原性.实验室制备甲酸铜晶体[Cu(HCOO)2•4H2O]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磨时应该将固体原料放在(填仪器名称)研钵中;制备Cu2(OH)2CO3时需要用到70℃~80℃的热水溶解小苏打和胆矾的混合物,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并防止NaHCO3分解.
(2)写出用小苏打、胆矾制备Cu2(OH)2CO3的离子方程式2Cu2++4HCO3-=Cu2(OH)2CO3↓+3CO2↑+H2O;
实际操作中的小苏打与胆矾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1,原因是NaHCO3易分解、过量的NaHCO3可以维持碱性.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4)证明Cu2(OH)2CO3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取最后滤出的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2(或其它含Ba2+溶液)溶液,若无明显现象(或“无白色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5)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洗涤产物的目的是减少甲酸铜晶体的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能通过两种单质化合而成的是(  )
A.NO2B.CuCl2C.FeCl2D.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