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硫酸亚铁溶液,进而可制备绿矾( FeSO4•7H2O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俗称莫尔盐)等重要试剂.生产硫酸亚铁溶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少量NaHCO3,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除去铝离子,而不使亚铁离子形成沉淀.
(2)硫酸亚铁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容易变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4Fe2++O2+4H+=4Fe3++2H2O.
(3)若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3moL•L-1H2SO4溶液,再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O](俗称莫尔盐).硫酸亚铁铵较绿矾稳定,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常用来配制Fe2+的标准溶液.现取0.352g 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00mL0.150mol•L-1 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8MnO4-+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MnO4-+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反应后煮沸溶液,剩余的KMnO4恰好与50.00mL 0.200mol•L-1 (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
①配平离子方程式:1MnO4-+5Fe2++8H+--1Mn2++5Fe3++4H2O
②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0.150mol•L-1 KMnO4溶液处理后,溶液需煮沸的原因是:若不煮沸赶尽SO2,溶液中的SO2与KMnO4溶液反应,无法准确测定混合物中CuS的质量分数.
③实验室配制500mL 3moL•L-1H2SO4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1硫酸的体积为81.5 mL.(保留1位小数)
④试计算混合物中CuS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加入稀硫酸溶液溶解,得到的溶液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铝,加入碳酸氢钠搅拌,沉淀铝离子,过滤得硫酸亚铁溶液,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3moL•L-1H2SO4溶液,再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O],
(1)加入少量NaHCO3,沉淀铝离子;
(2)硫酸亚铁溶液在空气中久置,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
(3)①KMnO4与(NH42Fe(SO42溶液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5,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升高1,结合电子、电荷及原子守恒配平;
②由题可知Cu2S和CuS的混合物与KMnO4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测出的数据不准确;
③根据c=$\frac{1000ρω}{M}$计算出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配制过程中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④根据金属化合物的质量和金属化合物与高锰酸钾反应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列方程式组,计算出硫化铜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解答 解:(1)加入少量NaHCO3,与促进铝离子水解生成沉淀,除去铝离子,而不使亚铁离子形成沉淀;
故答案为:除去铝离子,而不使亚铁离子形成沉淀;
(2)硫酸亚铁溶液在空气中久置,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故答案为:4Fe2++O2+4H+=4Fe3++2H2O;
(3)①Mn元素的化合价由+7降到+2,降低5价;Fe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3价,升高1价,最小公倍数为5;再根据质量守恒得到H2O的系数为4,H+的系数为8,离子反应为:MnO4-+5Fe2++8H+=Mn2++5Fe3++4H2O;
故答案为:1、5、8、1、5、4;
②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溶液处理后,溶液若不煮沸,则溶液中的SO2与KMnO4溶液反应5SO2+2MnO4-+2H2O=2Mn2++5SO42-+4H+,无法准确测定混合物中CuS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若不煮沸赶尽SO2,溶液中的SO2与KMnO4溶液反应,无法准确测定混合物中CuS的质量分数;
③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浓度为:c=$\frac{1000×1.84×98%}{98}$mol/L=18.4mol/L,
配制过程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需要该浓硫酸的体积为:$\frac{3mol/L×0.5L}{18.4}$≈0.0815L=81.5mL;
故答案为:81.5;
④电子守恒有:MnO4-~5 Fe2+,剩余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50.00×10-3L×0.2 mol•L-1×1/5=2.00×10-3 mol,
用0.150 mol•L-1 KMnO4溶液处理Cu2S和CuS的混合物时,反应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40 mL×10-3L×0.150 mol•L-1-2.00×10-3 mol=4.00×10-3 mol,
设:Cu2S和CuS的混合物中,Cu2S的物质的量为x,CuS的物质的量为y
160g/mmol x+96 g/mmoly=0.352g
8/5 x+6/5y=4.00×10-3 mol         
解方程组得x=1.00×10-3 mol     y=2.00×10-3 mol
混合物中CuS的质量分数为:m(CuS)/m(总)=(2.00×10-3 mol×96 g/mmol)/0.352g=54.5%;
答:混合物中CuS的质量分数54.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侧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及转移电子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表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frac{1}{2}$O2(g)═H2O(g)△H=-285.8 kJ•mol-1
B.中和热为57.3 kJ•mol-1,则NaOH与醋酸反应的中和热可以表示如下: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3 kJ•mol-1
C.已知:C(s,金刚石)+O2(g)═CO2(g)△H=-395.4 kJ•mol-1,C(s,石墨)+O2(g)═CO2(g)△H=-393.5 kJ•mol-1,则C(s,金刚石)═C(s,石墨)△H=-1.9 kJ•mol-1
D.已知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4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222.6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46 g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将0.1molFe投人足量的浓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25℃,pH=11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10-3NA
D.0.1mol乙烯和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O2的分子数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化学性质实际应用
AClO2具有强氧化性自来水消毒杀菌
BSO2具有还原性用作漂白剂
CNaHCO3受热易分解并且生成气体焙制糕点
DAl(OH)3分解吸收大量热量并有H2O生成阻燃剂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取,如图是模拟制取装置.

(1)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2)利用图中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②①④③(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序号).
①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为确认进入装置C的氢气已经干燥,应在B、C之间再接一装置,该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
②该同学的判断方法不严密,原因是钙与水反应时也有相同现象
(5)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化钙的纯度.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样品称量;
②加入Na2CO3溶液(填化学式),搅拌;
③过滤(填操作名称);
④洗涤;⑤烘干(干燥);
⑥称量碳酸钙.
(6)已知该实验中钙未完全转化为氢化钙,为了测定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化钙的纯度.称取45.8g 所制得的氢化钙样品,溶于足量水中,测得气体体积为44.8L(标准状况下),则该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94.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1)将钠、镁、铝各0.2mol分别投入到100mL的1mol/L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最多(同状况下).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倒吸.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浑浊(或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或有沉淀生成)的现象,即可证明.有的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够严密,则应在B、C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已知H2SO3?HSO3-+H+,Ka1;HSO3-?SO32-+H+,Ka2.常温下,向某浓度的H2S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H2SO3、HSO3-、SO3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pH=1.2溶液中:c(Na+)+c(H+)═c(OH-)+c(H2SO3
B.常温下,$\frac{{c}^{2}(HS{{O}_{3}}^{-})}{c({H}_{2}S{O}_{3})•c(S{{O}_{3}}^{2-})}$=1000
C.向pH=1.2的溶液中加KOH溶液将pH增大至4.2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度先增大后减小
D.曲线3表示的微粒是S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将某有机物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5.4g H2O和8.8g CO2,消耗氧气6.72L(标准状况下),则该物质的最简式为C2H6O,若要确定其分子式,是否必需有其它条件否(填“是”或“否”). 已知有机物A的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C.纯碱是属于碱类、谷氨酸一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
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