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B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的作用是 ;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 (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下列装置制备、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并探究其性质.
(1)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 ,烧瓶中预先加入的是铜屑,铁的价格比铜的价格低,此处用铜不用铁的原因是 .
(2)干燥管B、D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 (选填“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碱石灰”),干燥管D中干燥剂的作用是 .
(3)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
NaOH+ NO2═ +1NaNO2+1H2O.
(4)用上述装置收集到了NO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F”或“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 C.H2SO3 D.N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3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 D.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未列出)。A是一种金属单质,D是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G的化学式__________。
(2) F的浓溶液与A反应,F体现性质与下列反应H2SO4体现性质完全相同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C+2H2SO4(浓)CO2↑+2SO2↑+2H2O B. Fe+H2SO4===FeSO4+H2↑
C.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 FeO+H2SO4===FeSO4+H2O
(3)写出反应E+H2O2-→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F+D-→E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则消耗D的质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A.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相应烃的分子式:
(1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 36倍的烷烃 。
(2)分子中含有200个氢原子的烷烃 。
(3)1 L烷烃的蒸气完全燃烧时,生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15 L 。
(4)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的单烯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 (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的大小
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高低
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高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