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原子半径 Z>Y>R | B. | R与Y的电子数相差8 | ||
C. | 非金属性:Z>Y>X | D. | HZ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 |
分析 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Z的单质为氯气,Z为Cl元素;结合各Se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R为O、X为P、Y为S、T为Se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解答 解: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Z的单质为氯气,Z为Cl元素;结合各Se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R为O、X为P、Y为S、T为Se元素,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Y>Z>R,故A错误;
B.R为O、Y为S,原子序数分别为8、16,二者原子序数相差8,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Z>Y>X,故C正确;
D.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为高氯酸,分子式为HClO4,是Z的最高价含氧酸,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结构即可解答,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丁酮的催化加氢反应 | B. | 丙酮与HCN发生加成反应 | ||
C. | 乙醛与乙醛反应生成2-羟基丁醛 | D. | 乙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寺院内铜佛像用导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可以防锈 | |
B. | 家厨内铁锅洗净后未擦干易生锈主要是发生了化学腐蚀 | |
C. | 红葡萄酒密封贮存越久越香可能是因为缓慢生成了酯类物质 | |
D. | 液氯泄漏时,可用肥皂水浸湿的毛巾捂鼻俯卧于低处等待救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第一电离能 | 电负性 | 晶格能 | 沸点 |
O <N | Cl <F | NaCl >KBr | HF >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的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 | |
B. | C 的离子具有与 Na+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
C. | A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 |
D. | C 的简单阴离子比 D 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提取过程中为防止破坏青蒿素结构,应避免高温,故采用低沸点溶剂乙醚进行萃取 | |
B. | 可使用质谱仪测出这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用紫外光谱确定这个分子的环状结构 | |
C. | 青蒿素是脂溶性的,既可看作是醚类也可看作是酯类,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
D. | 元素分析仪可以确定青蒿素中是否含有C、H、O等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A | 向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 |
B |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 |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C | 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 沉淀为BaSO3 |
D |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Ksp (AgCl)<Ksp(Ag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