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A装置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B中的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除去混有的HCl气体,C中氯气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D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用E装置吸收尾气,
(1)A装置中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
(2)因为氯化铝容易水解,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杂质,所以要除去,装置中只有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还在再加一个干燥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3)实验开始时,要先用氯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除,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
(4)实验中有部分未反应的氯气在尾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要吸收,通常用碱溶液例如氢氧化钠吸收;
(5)根据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可知,浓盐酸中的氯被氧化,从-1价升为0价,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计算.
解答 解:A装置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B中的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除去混有的HCl气体,C中氯气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D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用E装置吸收尾气,
(1)A装置中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因为氯化铝容易水解,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杂质,所以要除去,装置中只有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还在再加一个干燥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所以若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在B和C间需补充必要的实验装置中应放的试剂是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氯气;B中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氯气;吸收氯化氢气体;
(3)实验开始时,要先用氯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除,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所以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当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点燃另一处酒精灯,
故答案为:A;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
(4)实验中有部分未反应的氯气在尾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要吸收,通常用碱溶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Cl2+2OH-=Cl-+ClO-+H2O;
(5)根据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可知,浓盐酸中的氯被氧化,从-1价升为0价,当A中产生氯气1.12L(标准状况下)即0.05mol时,被氧化的HCl应为0.1mol,其质量为3.65g,共有0.1mol•e-发生转移,
故答案为:3.65;0.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无水FeCl3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题目难度中等,侧重考查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实验基本操作的分析判断,试题综合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Q2=2 Q1 | B. | 2Q1<Q2 | C. | Q1<Q2<92.4 kJ | D. | Q1=Q2<92.4 k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新制氯水放置数天,溶液中的Cl2分子数目不变 | |
B. | 久置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 |
C. | 钠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得到Na2CO3粉末 | |
D. |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u$\stackrel{{H}_{2}S{O}_{4}}{→}$CuSO4$\stackrel{Ba(N{O}_{3})_{2}}{→}$Cu(NO3)2 | |
B. | Cu$\stackrel{{O}_{2}}{→}$CuO$\stackrel{HN{O}_{3}}{→}$Cu(NO3)2 | |
C. | Cu$\stackrel{{O}_{2}}{→}$CuO$\stackrel{{H}_{2}O}{→}$Cu(OH)2$\stackrel{HN{O}_{3}}{→}$Cu(NO3)2 | |
D. | Cu$\stackrel{HN{O}_{3}}{→}$Cu(N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