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用SiHC13与H2在1357K的条件下制备高纯硅,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SiHC13的性质如下:沸点为33.0℃,密度为1.34g/mL,易溶于有机溶剂,能与H2O剧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回答:
(1)组装好仪器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浓硫酸,②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 $\frac{\underline{\;1357K\;}}{\;}$Si+3HCl.
(3)装置E中CCl4的作用为四氯化碳吸收未反应的SiHCl3、防止倒吸.
(4)相关实验步骤如下.其合理顺序为②①⑤④③(填序号).
①加热装置D至1357K;②打开K1,装置A中反应一段时间:③关闭K1;④关闭K2;⑤加热装置C,打开K2,滴加6.5mLSiHC13
(5)计算SiHC13的利用率:对装置E中液体进行分液操作后,取上层液体20.00mL转移至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用0.10mol/L盐酸滴定,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出现红色,进行三次平行滴定,平均每次消耗盐酸20.00mL,则SiHC13的利用率为93.34%(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 A装置制备氢气,B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氢气,防止SiHCl3水解,利用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再在D中反应得到高纯硅,同时生成HCl气体,D装置中四氯化碳吸收未反应的SiHCl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Cl,还可以防止倒吸,最后可以利用燃烧法处理氢气.
(1)组装好仪器后,实验室制备气体发生的反应,装置不能漏气;
(2)装置B中试剂是干燥氢气的干燥剂,可以选择浓硫酸,D中氢气与SiHCl3反应生成Si与HCl;
(3)吸收SiHCl3及HCl,并防止倒吸;
(4)先通入氢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再加热石英管,提高原理利用率,反应完毕停止通氢气;
(5)滴定终点时,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HCl与后加入HCl的物质的量之和,可以计算生成HCl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SiHCl3的质量,进而计算其利用率.

解答 解:A装置制备氢气,B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氢气,防止SiHCl3水解,利用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再在D中反应得到高纯硅,同时生成HCl气体,D装置中四氯化碳吸收未反应的SiHCl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Cl,还可以防止倒吸,最后可以利用燃烧法处理氢气.
(1)组装好仪器后,实验室制备气体发生的反应,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①B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氢气,故答案为:浓硫酸;
②D中氢气与SiHCl3反应生成Si与HCl,反应方程式为:SiHCl3+H2 $\frac{\underline{\;1357K\;}}{\;}$Si+3HCl,
故答案为:SiHCl3+H2$\frac{\underline{\;1357K\;}}{\;}$ Si+3HCl;
(3)装置E的作用为:四氯化碳吸收未反应的SiHCl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Cl,还可以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四氯化碳吸收未反应的SiHCl3;防止倒吸;
(4)先通入氢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再加热石英管,提高原理利用率,反应完毕停止通氢气,②打开K1,装置A中反应一段时间,①加热装置D至1357K:;⑤加热装置C,打开K2,滴加6.5mLSiHC13;④关闭K2;③关闭K1,其合理顺序为:②①⑤④③,
故答案为:②①⑤④③;
(5)滴定终点时,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红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
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HCl与后加入HCl的物质的量之和,则生成HCl的物质的量=0.2L×1mol/L-0.02L×0.1mol/L×$\frac{200ml}{20ml}$=0.18mol,由SiHCl3+H2 $\frac{\underline{\;1357K\;}}{\;}$Si+3HCl,可知参加反应SiHCl3为 $\frac{0.18mol}{3}$=0.06mol,故SiHCl3的利用率为 $\frac{0.06mol×135.5g/mol}{6.5ml×1.34g/mol}$×100%=93.34%,
故答案为:溶液红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93.34.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利用、基本操作能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
B.任意条件下,16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C.由CH4和C2H6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氢原子数为5NA
D.46 g二氧化氮和46 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是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图: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75%乙醇   四氯化碳
①欲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SO42-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BaCl2、NaOH、Na2CO3(或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NaOH)(只填化学式).
②检验滤液中是否存在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若未出现浑浊现象,则滤液中不存在SO42-
③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75%乙醇(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
(2)用提纯的NaCl固体配制480mL 1.00mol•L-1 NaCl溶液,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
③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
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⑤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氯化钠固体.
⑥盖好瓶塞,摇匀.
Ⅰ.本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①③⑤②④⑥(填序号)
Ⅱ.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除药匙、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有500mL容量瓶(填仪器名称).
Ⅲ.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29.3g.
Ⅳ.如图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B

Ⅴ.实验过程中,若定容时俯视液面,使溶液浓度偏高(填“偏高”“偏低”或者“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90.0080.0080.008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O}_{2})^{\;}}{{c}^{2}(NO)c({O}_{2})}$.已知:K300°C>K350°C,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达到平衡时v(NO)为0.002mol/(L.s).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e.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NO、O2、NO2的浓度之比为2:1: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e.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X的转化率是30%,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3)反应从开始至2min末,v(Z)=0.05mol/(L•min),v(X)=0.075mol/(L•min),
(4)当反应进行到第2min,该反应是达到平衡状态,X所占的体积分数为3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是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几种仪器,请在图下方横线上写出仪器名称.
a.电子天平  b.坩埚 c.干燥器 d.酒精喷灯
①“操作I”是灼烧硫酸铜晶体,用到上述bd(填序号)仪器.
②“操作Ⅱ”的操作是冷却,必须在c(填序号)中进行.
(2)“重复操作Ⅰ、Ⅱ、Ⅲ”,称为恒重操作.
判断达到恒重的依据是相邻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小于0.001g;
进行恒重操作的目的是确保晶体失去全部结晶水.
(3)某学生实验后得到以表数据:
加热前质量加热后质量
m1(容器)m2(容器+晶体)m3(容器+无水硫酸铜)
5.200g7.900g6.900g
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x的值为5.2(精确到0.1).
②该学生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正确”).
③从下列分析中选出该学生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c.
a.没有进行恒重操作
b.加热固体到白色后,露置在空气中冷却
c.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d.加热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苯甲酸是重要的酸型食品防腐剂,实验室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如图1,装置示意图如图2:

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A中,在100℃时,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并按如图3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17g和6.8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
(2)装置B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利用率,进水口是a(填“a”或“b”).
(3)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操作Ⅱ的名称为蒸馏.
(4)加入少量无水Na2SO4 的目的是干燥有机层.
(5)若操作Ⅰ后,所得水层呈紫色,要先加足量的亚硫酸氢钾(KHSO4 )溶液,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若无此操作会出现的危害是
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盐酸,产生氯气.
(6)纯度测定:称取1.220g白色固体B,配成250mL溶液,取其中25.00mL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OH物质的量为8×10-4 mol.则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80%.
(7)在操作Ⅲ中,需先蒸发浓缩,再冷却,过滤;如果未冷却即过滤,会使实验的产率偏低(填“高”或“低”),其原因是未冷却固体在热溶液中会溶解造成质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工业制硫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前需将黄铁矿粉碎,其目的是充分燃烧,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2)煅烧造气过程中,若每生成1molSO2气体放出427.5kJ热量,煅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4FeS2(s)+11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s)+8SO2(g)△H=-3412kJ/mol.
(3)催化氧化是一个可逆反应,下表是不同条件下的SO2平衡的转化率:
SO2的转化率%0.1MPa1MPa10MPa
400°C99.299.799.9
600°C73.789.596.4
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SO2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选择的条件是温度在400°C左右、压强为1MPa.
(4)吸收尾气过程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SO2,若在30L 0.1mol•L-1 的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44.8L SO2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OH-+2SO2=SO32-+HSO3-+H2O,反应后的溶液pH<7,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SO32-)>c(HSO3-)>c(H+)>c(OH-).
(5)另一种将SO2转化为硫酸的化工流程如图2.其中催化剂a表面的反应是SO2+2H2O-2e-═SO42-+4H+,该流程理论上参加反应的SO2与加入的H2O的质量比为8: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B.v(B)=0.5 mol•L-1•s-1
C.v(C)=1.8 mol•L-1•min-1D.v(D)=1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