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Na2SO3晶体B.乙醇C.C6H6D.Fe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高炉煤气为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N2、CO、CO2、H2O等,其中可燃成分CO含量约占25%左右,CO2、N2的含量分别占15%、55%.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提及的气体分子中,电子数相等的两种气体是(写化学式).
(2)高炉煤气中CO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以与H2合成甲烷,已知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H2(g)+ O2(g)=H2O(l)△H=﹣285.8kJ/mol
②CO(g)+ O2(g)=CO2(g)△H=﹣283.0kJ/mol
③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则CO(g)+2H2(g)=CH4(g)+ O2(g)△H=kJ/mol.
(3)高炉煤气中N2的含量较高,利用CO前需要对CO 进行富集,实现CO和N2的分离. ①工业上常采用醋酸亚铜氨溶液来吸收CO,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3COOCu(NH3)2(aq)+CO(g)═CH3COOCu(NH3)2CO(aq)△H<0.吸收CO后的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可恢复为醋酸亚铜氨溶液,从而实现CO与吸收液的分离,分离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种即可).
②到目前为止,CO吸附剂的开发大多数以亚铜为活性组分负载在各种载体上,然后采用变压吸附(PSA)方式在含N2体系中脱出CO.图是变压吸附回收高炉煤气中CO的流程图:
PSA﹣I吸附CO2时间对PSA﹣II中CO回收率的影响见下图,由此可见,为了保证载体亚铜吸附剂对CO的吸附和提纯要求,应采取的措施是 , “放空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
(4)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s)+3CO(g)═2Fe (s)+3CO2(g).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温度/℃ | 1000 | 1115 | 1300 |
平衡常数 | 4.0 | 3.7 | 3.5 |
①该反应的△H0(填“>”“<”或“=”).
②欲提高上述反应中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b.及时移出体系中的CO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减小容器的容积
e.增大Fe2O3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OH﹣、Cl﹣、SO42﹣
B.H+、NH4+、Al3+、NO3﹣
C.Na+、S2﹣、Cl﹣、SO42﹣
D.Na+、C6H5O﹣、CH3COO﹣、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0.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Cl2(g)COCl2(g),其中容器I中5min时到达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 起始物成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两/mol | |||
容器编马 | CO | Cl2 | COCl2 | COCl2 | |
Ⅰ | 500 | 1.0 | 1.0 | 0 | 0.8 |
Ⅱ | 500 | 1.0 | a | 0 | 0.5 |
Ⅲ | 600 | 0.5 | 0.5 | 0.5 | 07 |
A.容器I中前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16molL﹣1min﹣1
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容器Ⅱ中起始时Cl2的物质的量为0.55mol
D.若起始时向容器I加入CO0.8mol,Cl20.8mol,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大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H2还原CuO的反应只属于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3CO+Fe2O32Fe+3CO2既是置换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3O22O3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装置,C,D,E,F都是惰性 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电极A是 . (填“正极”或“负极”)
(2)甲装置中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
(3)若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一段时间,当阳极产生56mL(标准状况下)气体,电解后溶液体积为500mL时,求所得溶液在25℃时的pH= .
(4)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G应该是(填“银”或“铜”),电镀液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溶液中的c(SO42-)与50mL1mol·L-1Al2(SO4)3溶液中的c(SO42-)相等的是
A. 150mL1mol·L-1Na2SO4溶液
B. 75mL2mol·L-1(NH4)2SO4溶液
C. 150mL3mol·L-1K2SO4溶液
D. 20mL1.5mol·L-1Fe2(SO4)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