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的是
A.X:漂白粉溶液 Y:二氧化硫
B.X:硝酸钡溶液 Y:二氧化硫
C.X:氯化铝溶液 Y:氨气
D.X:偏铝酸钠溶液 Y:二氧化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此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加HCl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BaSO4
B.此溶液中Na2SO3已部分氧化
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的沉淀一定含BaSO4
D.此样品未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 溶液, 加热,得到0.02mol 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 1.6g 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 溶液,得到 4.66g 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 种离子
B.SO42-、NH4+、Fe3+一定存在,Cl-、K+ 、Al3+可能存在
C. K+一定存在,Al3+ 可能存在
D.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编号 | X | Y | Z |
① | NaOH溶液 | Al(OH)3 | 稀硫酸 |
② | KOH溶液 | SiO2 | 浓盐酸 |
③ | O2 | N2 | H2 |
④ | FeCl3溶液 | Cu | 浓硝酸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ClO3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有关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5:1
B. 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盐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还原性
D. 转移5mol电子时,产生67.2L的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50mL稀盐酸和1g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 碳酸钙 状态 | c(HCl) /mol·L-1[K] | 溶液温度/℃ | 碳酸钙消失 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粒状 | 0.5 | 20 | 39 | 400 |
2 | 粉末 | 0.5 | 20 | 40 | 60 |
3 | 粒状 | 0.6 | 20 | 41 | 280 |
4 | 粒状 | 0.8 | 20 | 40 | 200 |
5 | 粉末 | 0.8 | 20 | 40 | 30 |
6 | 粒状 | 1.0 | 20 | 40 | 120 |
7 | 粒状 | 1.0 | 30 | 50 | 40 |
8 | 粒状 | 1.2 | 20 | 40 | 90 |
9 | 粒状 | 1.2 | 25 | 45 | 40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本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相近(约为20℃),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6和7表明,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根据实验1、3、4、6、8可以得出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_________。
(4)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它因素还有__________,能表明这一规律的实验序号是1、2与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①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③蛋白质、漂白粉、苛性钾、液氨分别为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④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A.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O2 (g)=CO2(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木炭粉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增加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