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
A.1 mol乙醇燃烧生成3 mol水
B.乙醇可以制饮料
C.乙醇代替汽油做燃料,污染小,更环保
D.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0.5 mol H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限度时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消耗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
C.H2、I2、HI的浓度相等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黑色和红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此过程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其中甲的作用是______ 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有水和________ _____ __ 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乙酸,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操作即可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①加热
②滴入稀硫酸
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④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碱性
A. ①→②→③→④→① B. ③→④→①→②→①
C. ②→④→①→③→① D. ②→①→④→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因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5)当D中产生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而不是SO2;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D中反应发生0.3mol电子转移时,发生反应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是_____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原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A.CH4 B.CH3Cl C.C2H6 D.C2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 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色 | 氧化性:Cl2>I2 |
B. | 将可调节高度的铜丝伸入稀硝酸中 | 溶液变蓝 | 铜与稀硝酸发生置换反应 |
C. | 向溶液X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
D. | 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硝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烃与氢气发生反应后能生成(CH3)2CHCH2CH3,则该烃不可能是
A.2﹣甲基﹣2﹣丁烯
B.2,3﹣二甲基﹣1﹣丁烯
C.3﹣甲基﹣1﹣丁烯
D.2﹣甲基﹣1,3﹣丁二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