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分钟后,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3mol,D的浓度为0.1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mol/(L•min),求:
(1)5分钟后B的浓度及开始前放入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
(2)以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3)x的值是多少?

分析 经5分钟后,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3mol,D的浓度为0.1mol/L,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1mol/L×2=0.2mol,v(D)=$\frac{0.1mol/L}{5min}$=0.02mol/(L•min),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mol/(L•min),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frac{2}{x}=\frac{0.02mol/(L.min)}{0.01mol/(L.min)}$,解得x=1,设开始A、B的物质的量均为n,则
       3A(g)+B(g)?C(g)+2D(g)
开始  n             n          0            0
转化  0.3           0.1       0.1       0.2
5min 0.3                       0.1       0.2,
再结合c=$\frac{n}{V}$、v=$\frac{△c}{△t}$、开始的量=转化的量+5min的量来计算.

解答 解:经5分钟后,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3mol,D的浓度为0.1mol/L,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1mol/L×2=0.2mol,v(D)=$\frac{0.1mol/L}{5min}$=0.02mol/(L•min),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mol/(L•min),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frac{2}{x}=\frac{0.02mol/(L.min)}{0.01mol/(L.min)}$,解得x=1,设开始A、B的物质的量均为n,则
       3A(g)+B(g)?C(g)+2D(g)
开始  n             n          0            0
转化  0.3           0.1       0.1       0.2
5min 0.3                       0.1       0.2,
(1)由上述分析可知,A、B的开始物质的量均为0.3mol+0.3mol=0.6mol,则5min后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0.6mol-0.1mol}{2L}$=0.25mol/L,
答:5分钟后B的浓度为0.25mol/L,开始前放入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均为0.6mol;
(2)以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frac{0.1mol}{2L}}{5min}$=0.01mol/(L•min),
答:以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
(3)由上述分析可知,x=1,答:x的值是1.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平衡三段法、反应速率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生活处处有化学,制作馒头、面包等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由Na2CO3、NaHCO3和固体有机酸混合而成的,晓露同学猜想:发酵粉加热或加水时都能产生CO2,并进行如下实验:
(1)将Na2CO3和NaHCO3分别加热,能产生CO2的物质是NaHCO3(填化学式).
(2)晓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发酵份加水能否产生CO2,并探究过氧化钠是否可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请回答:
①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观察到B装置产生白色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③实验证实发酵粉加水也能产生CO2,主要原因是当加入水后,有机酸会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④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汽.
⑤收集D装置产生的气体,要验证它是氧气,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为检验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是否已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FeCl2溶液(KSCN)B.KOH(盐酸)
C.Na2SO3溶液(BaCl2D.HCHO溶液(石蕊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③⑤⑥⑦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②③④⑤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Al3+
(2)③⑤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Al,⑥⑦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Cl>S.
(3)①、②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能将Fe2+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Fe2++2H+═2Fe3++2H2O.
(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可以发生如下一系列反应(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CH2CHCRCH2和CH2═CH2可以发生如下反应:+$\stackre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2-甲基-1,3-丁二烯(系统命名法);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2CH3
(2)C中官能团名称为酯基、碳碳双键;C发生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Br2
(3)反应③的反应条件是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4)D为一溴代物,分子中含有两个亚甲基(-CH2-),有机物E的结构简式为
(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HCOOCH═C(CH32
①与B具有相同官能团;②可以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鸡蛋清的水溶液加饱和(NH42SO4溶液后,有白色物质析出
B.NO2气体经加压变成无色液体
C.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
D.用SO2漂白的草帽日久变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实验过程中的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H2OH+O2$→_{加热}^{Cu}$2CH3CHO+2H2O.
(2)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移去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过量的气体将反应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3)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加热,使乙醇气化;乙的作用是冷却,收集产物乙醛.
(4)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乙醛、乙醇、水.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5)在检验生成物的过程中,一位同学很偶然地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针对溴水褪色的原因,该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分析后,提出两种猜想:
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用pH试纸检测溴水与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若酸性明显减弱,则猜想②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验证Cl2、Br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氯水、溴水、NaCl溶液、NaBr溶液、酒精、四氯化碳)实验步骤如图,填写图中的空白.

(1)2mL 试剂NaBr溶液;加入少量氯水试剂;再加入四氯化碳
试剂; 现象:溶液分层,下层橙红色,上层无色.
(2)可以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填“强于”或“弱于”)Br2的氧化性;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填“强于”或“弱于”)溴元素的非金属性.
( 3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4)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4,要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7:1:1,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某温度(t℃)时,水的KW=10-13,则该温度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其理由是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2)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的溶液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10:1.
(3)下列各物质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①HCl   ②NaOH   ③Na2CO3 ④CH3COONa   ⑤NH4Cl   ⑥H2SO4   ⑦KCl  ⑧CH3COOH
按它们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⑥①⑧⑤⑦④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