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离子方程式与化学反应事实一致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u2++2OH-=Cu(OH)2↓
B.石灰石溶于盐酸:CO32-+2H+=H2O+CO2↑
C.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OH-=H2O
D.Cu和AgNO3溶液反应:Cu+Ag+=Cu2++Ag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闵行区一模)有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包括矿物油、植物油与动物油
B.油脂的氢化与油脂的皂化都属于加成反应
C.植物油能使碘酒褪色
D.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CO32H+ + CO32-
B.HClO H+ + ClO-
C.Na2CO3 = Na+ + CO32-
D.KOH = K+ + O2- +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南省郑州二外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5分)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8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 _____。
A B C D E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C.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 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 0.1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保留1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
(5)配制硫酸溶液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①未洗涤烧杯、玻璃棒
②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定容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南省郑州二外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7.2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不可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南省郑州二外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2 g化合物A含有3.01×1022个A分子,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1 B.22 C. 44 D. 44 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南省郑州二外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
B.模型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
C.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D.科学实验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南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容量瓶的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
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A接 , 接 , 接B(本小题2分);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 ? ;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