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化学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作荧光灯内壁保护层的氧化铝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B.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D.钢化玻璃、有机玻璃、防弹玻璃均属于硅酸盐材料

分析 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B.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C.陶瓷、玻璃、水泥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D.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解答 解: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而荧光灯内壁保护层的纳米氧化铝是纯净物,故不是胶体,故A错误;
B.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
D.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不是硅酸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熟悉胶体、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常见的硅酸盐产品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序号温度/℃催化剂现象结论
140FeCl3溶液
220FeCl3溶液
320MnO2
420
(1)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H2O2溶液分别进行H2O2的分解实验,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现象和结论略).
①实验1、2研究的是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2、3的目的是比较FeCl3溶液和MnO2两种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差异.
(2)查文献可知,Cu2+对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可发生反应: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实验时发现开始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一段时间后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对此展开讨论:
①某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②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催化剂(Mn2+的催化作用)的影响.要证明你的猜想,实验方案是用两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作对比实验,一组加入少量MnSO4固体,一组不加,看反应速率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酸钠广泛用作催化剂和稳定合成剂,印染行业的还原剂,还可用于生产保险粉、草酸和甲酸.用电石炉废气(CO75%~90%,以及少量CO2、H2S、N2、CH4等),其合成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上述工艺用碱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其中的CO2、H2S等酸性气体,可能发生的反应有CO2+2NaOH=Na2CO3+H2O、H2S+2NaOH=Na2S+2H2O(列举两利).
(2)上述合成工艺中采用循环喷射吸收合成,其目的是使尾气中的CO被充分吸收;最后尾气主要成分是N2、CH4
(3)合成时,得到的HCOON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5%,合成塔反应液中分离出HCOONa•2H2O 的主要步骤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再经洗涤干燥得到.
(4)甲酸钠高温时分解制取草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HCOONa NaOOCCOONa+H2↑.
(5)在甲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可得到重要的工业产品保险粉(Na2S2O4),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2SO2+OH-=S2O4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蚊虫叮咬处涂抹肥皂水可止痛痒
B.金属钠、电石着火时,直接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
C.玛瑙饰品的主要成分与建筑材料砂子相同
D.家庭中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同时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碳和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两种元素,其氧化物的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人类充分利用化石燃料,消除氧化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图是1mol NO2气体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H=a-bkJ/mol或△H=-(b-a)kJ/mol;
(2)在不同温度下,向V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和1 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N2(g)+CO2(g),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温度/℃n (C)/moln(CO2)/mol
 T10.3
T20.7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9}{16}$,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将不变(“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填序号).
A.2v(CO2消耗=v(NO)生成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NO、CO2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不再变化
③若T1<T2,则△H小于0(填“大于”或“小于”),
④T1℃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NO浓度增大,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DE(填序号).
A.增加NO的量      B.加入催化剂      C.减小CO2的量    D.缩小容器体积   E.升温
(3)若用CO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以熔融Li2CO3-K2CO3作电解质,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O-2e-+CO32-=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弱
C.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故SO2是电解质
D.蔗糖、碳酸钙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短周期元素 W、X、Y 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非金属元素 X 形成的一种单质能导电,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 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B.元素 X与 W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 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D.元素 Z 可与元素 X 形成共价化合物 XZ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苏丹红一号(sudanⅠ)是一种偶氮染料,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是由苯胺和2萘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它们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提示:可表示为
(1)苏丹红一号的分子式为C16H12N2O.
(2)在下面化合物A~D中,与2萘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填字母代号)ABC.

(3)上述化合物C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碳碳双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A~G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A为绿色粉末,含H、C、O、Cu四种元素.常温下D为无色无味气体,B为黑色粉末,E为乙醛.请回答:

(1)D的电子式为,G中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D跟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F中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
(3)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上述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探究A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
①为使数据准确,还需补充装置,请你在图2方框内绘出装置图并写出试剂名称;
②向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A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送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无水硫酸铜,实验时,该药品未见明显变化,证明A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浓硫酸吸收;
③更精确的测定得出如下数据:A受热后完全分解,固体由8.0g变为6.0g,装置乙增重0.90g.写出A的化学式(表示为碱式盐):Cu3(OH)4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