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1)已知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40%的H2SO4溶液和50%的H2SO4溶液等质量混合后,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5%;如果是等体积混合,混合以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5%
(2)已知98%的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试判断49%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mol/L.
(3)用(2)中98%的浓硫酸配制100mL浓度为1mol/L的稀硫酸.
①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其操作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几步,请依次完成下述步骤中的空白处
A.用量筒量取5.4mL浓硫酸,缓缓注入装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
B.用约30mL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的洗液都倒入容量瓶里
C.将稀释后的硫酸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里
D.检查100mL容量瓶,是否漏水
E.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
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线相切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③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填写):D→A→C→B→E→G→F
④进行A步操作时,选用量筒的规格是A
A.10mL       B.50mL       C.100mL       D.1000mL
⑤如果对装有浓硫酸的量筒仰视读数,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将偏高(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⑥A步骤操作完成时,必须冷却到室温后,才能进行后面的操作.

分析 (1)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和质量计算混合后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密度和体积计算溶液的总质量,根据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判断质量分数关系;
(2)根据c=$\frac{1000ρω}{M}$计算,注意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以此判断浓度大小关系;
(3)①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选取实验仪器;
②A.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溶液的体积;
E.依据定容的正确操作解答;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据此排序;
④依据需要浓硫酸的体积选择合适量筒;
⑤如果对装有浓硫酸的量筒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依据C
=$\frac{n}{V}$进行误差分析;
⑥容量瓶体积在标定的温度下才准确,结合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解答.

解答 解:(1)设原硫酸m,40%的H2SO4溶质为质量0.4m,50%的H2SO4溶质的质量为0.5m;混合后体积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所以w(H2SO4)=$\frac{(0.4+0.5)m}{2m}$=45%,
如果等体积混合,设体积分别为Vml,40%的H2SO4溶液密度为ρ1,50%的H2SO4溶液密度为ρ2,则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H2SO4)=$\frac{V•ρ1×40%+V•ρ2×50%}{V•ρ1+V•ρ2}$,
因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ρ1<ρ2
则w(H2SO4)=$\frac{V•ρ1×40%+V•ρ2×50%}{V•ρ1+V•ρ2}$=(0.5-$\frac{0.1ρ1}{ρ1+ρ2}$)×100%>45%,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
(2)根据c=$\frac{1000ρw}{M}$计算,设98%的浓H2SO4的密度为x,49%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y,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frac{1000x×98%}{98}$=18.4,$\frac{1000y×49%}{V}$=c
所以:$\frac{2x}{y}$,因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x>y,
则:c<9.2mol/L,
故答案为:小于;
(3)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硫酸溶液的一般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溶液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小烧杯、100ml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仪器: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A.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18.4mol/L×V=100mL×1mol/L,解得V=5.4mL;
故答案为:5.4;
E.定容的正确操作为: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
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线相切;
故答案为:1-2cm;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D )→( A )→( C )→( B )→( E )→( G )→( F );
故答案为:( D )→( A )→( C )→( B )→( E )→( G )→( F );
④量取5.4mL浓硫酸,依据大而近的原则可知应选择10mL量筒;
故答案为:A;
⑤如果对装有浓硫酸的量筒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依据C
=$\frac{n}{V}$可知溶液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⑥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未经冷却到室温就进行移液、洗涤、定容操作,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所以稀释后应冷却到室温后,再进行后面操作;
故答案为:冷却到室温.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明确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熟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容量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研究性学习小组用Na2SO3与硫酸溶液(硫酸与水体积比1:1)制备SO2并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如图1).

(1)D中的实验现象是出现淡黄色浑浊或淡黄色沉淀,C、E中溶液都褪色,分别体现SO2漂白性、还原性性质.
(2)请在方框中画出收集SO2以及尾气处理装置(标相关试剂).
(3)研究小组发现B中有白色沉淀,为了清楚沉淀的物质,研究小组往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你认为留下的沉淀物是BaSO4,形成该沉淀的反应方程式有:2SO2+2H2O+O2+2BaCl2=2BaSO4↓+4HCl或2SO2+2H2O+O2=2H2SO4、H2SO4+BaCl2=BaSO4↓+2HCl.为了进一步验证沉淀原因,研究小组另取BaC12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及时加入少量苯液封,然后再通SO2,结果发现沉淀量减少,但仍有轻微浑浊.研究小组改进A装置(如图2),再进行实验,B中没有出现浑浊.下列气体可作为X气体的是AD(填序号,不定项选择).
A.CO2    B.NH3   C.O3    D.N2     E.NO2
(4)SO2为空气污染物,研究小组为测定某工厂区空气中SO2的含量,取10m3(标准状况)的空气,缓慢通过足量溴水中,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将产生的白色沉淀洗涤、干燥,用电子称称其质量为0.233g,则:
①沉淀洗涤要干净,检验洗涤已经干净的实验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无沉淀出现,说明滤液中不含有Cl-,即沉淀已洗涤干净.
②试计算此空气中SO2的浓度(列出计算表达式并计算结果,结果单位用mg/m3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用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生成的胶状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C.在相同浓度的盐酸中,纯铁比含碳量较高的生铁反应速率快
D.冶金工业中可以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冶炼钒、铬、锰等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现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来配制500ml0.2mol/L的稀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胶头滴管 ⑤量筒 ⑥托盘天平 ⑦钥匙.实验操作步骤为: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并把它慢慢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少量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不需要使用的有②⑥⑦(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500ml容量瓶,使用该仪器前应检漏.
(2)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3)经计算,需该浓H2SO4的体积为5.4ml,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①(选填①10ml、②50ml、③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
(4)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⑤(填序号).
(5)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偏高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时仰视:偏高
c.在进行②操作步骤时,发现容量瓶中有少量的水:无影响.
(6)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重新配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应重新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NaClO2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Fe2+、NH4+、SO42-、S2-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H+、K+、NO3-、SO42-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4H++3 Cl-=2Cl2↑+2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硅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高温下SiO2能与Na2CO3固体反应生成Na2SiO3和CO2,说明硅酸酸性强于碳酸
C.因为玻璃中含有SiO2,所以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碱性溶液
D.Si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强酸制弱酸;写出选用物质的名称:A硝酸,B碳酸钙,C硅酸钠溶液;C中的现象为.
(2)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Cl2+2I-=2Cl-+I2
(3)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最终得到的结论为: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21gC3H6和C4H8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NA
②l4.2g硫酸钠固体中含有0.1NA个硫酸钠分子
③标准状况下,11.2L己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④10mL18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铁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教为O.18NA
⑤标准状况下,由H2O2分解制得4.48L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
⑥2gD2${\;}_{\;}^{18}$O含有的质子致、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
A.①②⑥B.③④C.①⑤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填空:
(1)  的名称是3,3,5,5-四甲基庚烷;
(2)的名称是4-甲基-2-戊烯;
(3)已知丙酮(CH3COCH3)键线式可表示为,则键线式为  的物质的分子式为C5H8O2
(4)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
(5)某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CCH2-CH3,其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可能有1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