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目前,CO、CO2的有效开发利用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Ⅰ.CO可用于合成甲醇
(1)已知:CO、H2、CH3OH(g)的燃烧热分别为-283kJ•mol-1、-285.8kJ•mol-1、-764.5kJ•mol-1,则CO(g)+2H2(g)?CH3OH(g)的△H=-90.1kJ•mol-1
(2)将1molCO和2molH2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气体条件相同时,CO的平衡转化率[α(CO)]与压强(p)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A、B两点CH3OH的质量分数ω(A)>ω(B)(填“>”、“<”或“=”),理由为A点温度低于B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C、D两点的逆反应速率:v(C)>v(D)(填“>”、“<”或“=”),理由为该反应为有气体参与的反应,C点压强大于D点,增大压强,反应速率越快.
③200℃时,测得E的容器容积为10L.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500;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CO、1molH2和xmolCH3OH时,若使v>v,则x的取值范围为0<x<58.
Ⅱ.CO2的综合利用
(3)CO2转化为甲醇有广泛应用前景.T℃时,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其它条件不变,下列措施中能使$\frac{n(C{H}_{3}OH)}{n(C{O}_{2})}$增大的是B(填选项字母).
A.升高温度    B.再充入1molCH3OH(g)和1molH2O(g)   C.加入催化剂    D.再充入一定量CO2
(4)CO2可转化为碳酸盐,其中Na2CO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碳酸盐.
已知:25℃时,几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H2CO3H2C2O4HNO2HClO
K1=4.4×10-7
K2=4.7×10-11
K1=5.4×10-2
K2=5.3×10-5
K=7.2×10-4K=2.9×10-8
25℃时,向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中分别滴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至过量:①NaHC2O4②HNO3③HClO,溶液中的n(HCO3-)与所加入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符合曲线Ⅰ的溶液为①②(填序号,下同);符合曲线Ⅱ的溶液为③.

分析 I.(1)由CO、H2、CH3OH(g)的燃烧热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②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
③CH3OH(g)+$\frac{3}{2}$O2(g)=CO2(g)+2 H2O(l)△H=-764.5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③可得CO(g)+2H2(g)?CH3OH(g);
(2)①A点温度低于B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该反应为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越快;
③E点CO转化率为80%,计算平衡时各组分浓度,再根据K=$\frac{c(C{H}_{3}OH)}{c(CO)×{c}^{2}({H}_{2})}$计算平衡常数;若使v>v,反应正向进行,则浓度商Qc<K;
Ⅱ.(3)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B.再充入1molCH3OH(g)和1molH2O(g),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D.$\frac{n(C{H}_{3}OH)}{n(C{O}_{2})}$=K×$\frac{{c}^{3}({H}_{2})}{c({H}_{2}O)}$,再充入一定量CO2,平衡正向移动,氢气浓度减小、水蒸气浓度增大;
(4)由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H2C2O4>HNO2>HC2O4->HClO>HCO3-,根据强酸制备弱酸,可知H2C2O4、HNO2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HClO与碳酸钠反应只能得到碳酸氢钠.

解答 解:I.(1)由CO、H2、CH3OH(g)的燃烧热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②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
③CH3OH(g)+$\frac{3}{2}$O2(g)=CO2(g)+2 H2O(l)△H=-764.5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③可得CO(g)+2H2(g)?CH3OH(g),故△H=-283.0kJ•mol-1+2×(-285.8kJ•mol-1 )-(-764.5kJ•mol-1 )=-90.1kJ•mol-1
故答案为:-90.1kJ•mol-1
(2)①A点温度低于B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H3OH的质量分数ω(A)>ω(B),
故答案为:>;A点温度低于B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该反应为有气体参与的反应,C点压强大于D点,增大压强,反应速率越快,逆反应速率:v(C)>v(D),
故答案为:>;该反应为有气体参与的反应,C点压强大于D点,增大压强,反应速率越快;
③E点CO转化率为80%,转化的CO为0.8mo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1       2         0
变化量(mol):0.8     1.6       0.8
平衡量(mol):0.2     0.4       0.8
容器体积为10L,则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frac{\frac{0.8}{10}}{\frac{0.2}{10}×(\frac{0.4}{10})^{2}}$=2500,
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CO、1molH2和xmolCH3OH时,若使v>v,反应正向进行,则浓度商Qc=$\frac{\frac{0.8+x}{10}}{\frac{1+0.2}{10}×(\frac{1+0.4}{10})^{2}}$<2500,解得x<58,故0<x<58
故答案为:2500;0<x<58;
Ⅱ.(3)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frac{n(C{H}_{3}OH)}{n(C{O}_{2})}$减小,故A错误;
B.再充入1molCH3OH(g)和1molH2O(g),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frac{n(C{H}_{3}OH)}{n(C{O}_{2})}$增大,故B正确;
C.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frac{n(C{H}_{3}OH)}{n(C{O}_{2})}$不变,故C错误;
D.$\frac{n(C{H}_{3}OH)}{n(C{O}_{2})}$=K×$\frac{{c}^{3}({H}_{2})}{c({H}_{2}O)}$,再充入一定量CO2,平衡正向移动,氢气浓度减小、水蒸气浓度增大,$\frac{n(C{H}_{3}OH)}{n(C{O}_{2})}$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4)由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H2C2O4>HNO2>HC2O4->HClO>HCO3-,根据强酸制备弱酸,可知H2C2O4、HNO2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开始加入的酸较小,反应生成碳酸氢盐,溶液中碳酸氢根增大,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时,再滴加酸又转化为二氧化碳,符合曲线Ⅰ,而HClO与碳酸钠反应只能得到碳酸氢钠,符合曲线Ⅱ,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评 本题考查比较综合,涉及反应热计算、化学平衡图象与影响因素、平衡常数计算及应用、电离平衡常数等,侧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知识迁移运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瓦斯气中含有甲烷,它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为防止瓦斯爆炸,需要不断地向坑道中鼓入空气以排除坑道内的瓦斯气.若将甲烷与空气混合于某容器中点燃,当爆炸最剧烈时,甲烷与空气的体积比为(同温、同压下)(  )
A.1:2B.2:5C.1:10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可用环己醇(沸点:160.84℃,微溶于水)制备环己酮(沸点:155.6℃,微溶于水),使用的氧化剂可以是次氯酸钠、重铬酸钾等.
下列装置分别是产品的合成装置和精制装置示意图:

合成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向装有磁性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2mL(5g,0.05mol)环己醇和25mL冰醋酸.
步骤2:开动搅拌器,将38mL次氯酸钠溶液(约1.8mol•L-1)通过滴液漏斗逐渐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并使瓶内温度维持在30-35℃,加完后继续搅拌5min.
步骤3: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反应液,试纸呈蓝色,继续在合成装置中加入水、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加热蒸馏至蒸馏出液无油珠滴出为止.
步骤4:向馏出液中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再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得到有机层.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合成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实验中应选用250mL(填“100mL”或“250mL”)的三颈烧瓶;滴液漏斗具有特殊的结构,主要目的是使所加液体顺利滴入三颈烧瓶中.
(2)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反应液,试纸呈蓝色,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ClO-+2CH3COOH+2I-═Cl-+H2O+I2+2CH3COO-;若检验反应液时,试纸无明显现象,则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继续加入次氯酸钠,直至反应液使碘化钾淀粉试练变蓝,保证环已醇完全被氧化.
(3)步骤3中加入沸石,其作用是防止瀑沸.
(4)步骤4向馏出液中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其目的是将馏出液中的醋酸变成醋酸钠,提高沸点,有利分离子.
(5)把粗产品用产品精制装置精制,蒸馏收集155.6℃的馏分,得到3.9g产品,计算其产率为79.6%.(答案保留0.1%)
(6)为了检验环己酮是否纯净,比较合理的药品有AB(填编号).
A.重铬酸钾溶液(K2Cr2O7)  B.金属钠    C.新制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K+、SO${\;}_{4}^{2-}$、AlO${\;}_{2}^{-}$
B.$\frac{{K}_{W}}{c({H}^{+})}$=1×10-12mol•L-1的澄清溶液中:Cu2+、Mg2+、SO42-、NO${\;}_{3}^{-}$
C.0.1mol•L-1FeCl2溶液中:Al+、Ca2+、SCN-、ClO-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H${\;}_{4}^{+}$、NO${\;}_{3}^{-}$、CO${\;}_{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与条件已略去).X、Y、Z是三种常见金属单质,Z为紫红色,A是一种常见的酸,B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D为红褐色固体,F可用作净水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Z的化学式分别为KAl(SO42.12H2O、Cu.
(2)检验F中阴离子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F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
(3)写出溶液Ⅰ转化为溶液Ⅱ的离子方程式Al3++4OH-=AlO2-+2H2O.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4Fe(OH)2+2H2O+O2=4Fe(OH)3,该反应中每消耗2.24L(标准状况)O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根据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判断以下有关排序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l>Mg>NaB.热稳定性:HF>H2O>NH3
C.酸性:HClO4>H2SO4>H2PO4D.金属性:Na>Mg>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列实验中制取气体的药品和装置图正确的是(  )
A.
制NH3
B.
制Cl2
C.
制乙酸乙酯
D.
制Fe(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有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属于复分解反应B.属于放热反应
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属于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A.氧化铝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C.氯气通入石蕊中先变红后褪色
D.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