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密度/g•cm-3
硫酸c1w1ρ1
氨水c2w2ρ2
(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w1为$\frac{98{c}_{1}}{1000{ρ}_{1}}$(不写单位,用含c1、ρ1的代数式表示).
(2)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质量分数为w1的硫酸与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frac{{w}_{1}}{2}$,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c1/2mol•L-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3)质量分数为w2的氨水与3w2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小于ρ2 g•cm-3

分析 (1)根据c=$\frac{1000ρω}{M}$进行公式变形计算;
(2)等质量的硫酸和水混合,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不变,溶液质量最大一倍,则硫酸的质量分数变为原先的一半;混合液浓度小于原溶液,混合液密度减小,则混合液体积大于原先的2倍,据此判断浓度变化;
(3)质量分数为w2的氨水与3w2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浓度大于w2,由图可知,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据此判断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与ρ2 g•cm-3关系.

解答 解:(1)根据c=$\frac{1000ρω}{M}$可知,硫酸的质量分数ω1=$\frac{98{c}_{1}}{1000{ρ}_{1}}$,
故答案为:$\frac{98{c}_{1}}{1000{ρ}_{1}}$;
(2)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质量分数为w1的硫酸与水等质量混合,混合过程中硫酸的质量不变,溶液质量最大一倍,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frac{{w}_{1}}{2}$;
硫酸的浓度越大,则硫酸的密度越大,所以混合液密度小于原溶液、溶液质量变为原先的2倍,则混合后溶液体积大于原溶液的2倍,故稀释后溶液浓度小于c1/2mol•L-1
故答案为:$\frac{{w}_{1}}{2}$;小于;
(3)质量分数为w2的氨水与3w2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2w2,由图可知,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故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小于ρ2 g•cm-3
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硫酸、氨水的浓度与密度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转化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0,E2>0),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热△H的表达式为E1-E2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反应过程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减小,E2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化学不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着重要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1)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
CO(g)+2H2(g)?CH3OH(g)△H=-90.8kJ•mol-1
已知:2H2(g)+O2(g)?2H2O (l)△H=-571.6kJ•mol-1
H2(g)+$\frac{1}{2}$O2(g)?H2O (g)△H=-241.8kJ•mol-1
①H2的燃烧热△H=-285.8KJ/mol.
②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CO(g)+2H2(g)?CH3OH(g),则可用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AD(填字母)
A.CO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H2浓度与CO浓度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CO的生成速率与CH3OH的生成速率相等
(2)工业上利用甲醇制备氢气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①甲醇蒸汽重整法.
主要反应为CH3OH(g)?CO(g)+2H2(g).已知: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设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mol CH3OH(g),体系压强为P1,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为P2,且P2/P1=2.2,请计算该条件下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及CH3OH的转化率.(要求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②甲醇部分氧化法.
在一定温度下以Ag/CeO2-ZnO为催化剂时原料气比例对反应的选择性(选择性越大,表示生成的该物质越多)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当$\frac{n({O}_{2})}{n(C{H}_{3}OH)}$=0.25时.CH3OH与O2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CH3OH+O2$\frac{\underline{催化剂}}{△}$ 2HCHO+2H2O.在制备H2时最好控制$\frac{n({O}_{2})}{n(C{H}_{3}OH)}$=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反应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KClO3→KClB.NH4+→N2C.CO32-→CO2D.Fe3+→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甲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运输贮存方便,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着重要的用途和应用前景.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CO(g)+2H2(g)?CH3OH(g)△H=-90.8 kJ•mol-1
(1)已知:2H2(g)+O2(g)═2H2O (l)△H=-571.6 kJ•mol-1
H2(g)+1/2O2(g)═H2O(g)△H=-241.8kJ•mol-1
 则CH3OH(g)+O2(g)═CO(g)+2H2O(g)的反应热△H=-392.8kJ•mol-1
(2)将1.0molCH4和2.0molH2O(g)通入容积为100L的反应室,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测得在一定的压强下CH4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
①假设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 min,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3 mol•L-1•min-1
②1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25×10-4
(3)工业上利用甲醇制备氢气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①甲醇蒸汽重整法.该法中的一个主要反应为CH3OH(g)?CO(g)+2H2(g),此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该反应是一个熵增的反应.
②甲醇部分氧化法.在一定温度下以Ag/CeO2-ZnO为催化剂时原料气比例对反应的选择性(选择性越大,表示生成的该物质越多)影响关系如图2所示.则当n(O2)/n(CH3OH)=0.25时,CH3OH与O2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CH3OH+O2$→_{△}^{催化剂}$2HCHO+2H2O;在制备H2时最好控制n(O2):n(CH3OH)=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叠氮化物是一类重要化合物,氢叠氮酸(HN3)是一种弱酸,如图1为分子立体结构示意图.肼(N2H4)被亚硝酸氧化时便可生成氢叠氮酸(HN3):N2H4+HNO2═2H2O+HN3.它的酸性类似于醋酸,可微弱电离出H+和N${\;}_{3}^{-}$.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E(选填序号).
A.酸性:HNO2>HNO3
B.N2H4中两个氮原子采用的都是sp2杂化
C.HN3、H2O都是极性分子
D.N2H4沸点高达113.5℃,说明肼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E.叠氮酸HN3的结构式中①号、②号N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和sp2
(2)叠氮化物能与Fe3+、Cu2+及Co3+等形成配合物,如:[Co(N3)(NH35]SO4,在该配合物中钴显+3价,基态Fe原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
(3)由叠氮化钠(NaN3)热分解可得纯N2:2NaN3(s)═2Na(l)+3N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选填序号).
A.NaN3与KN3结构类似,前者晶格能较小
B.钠晶胞结构如图2,晶胞中分摊2个钠原子
C.氮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
D.氮气常温下很稳定,是因为氮元素的电负性小
(4)与N${\;}_{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CO2、BeCl2(写出两种),其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

(1)m克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①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2)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3)B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C的作用是:除尽反应产物中的SO2气体.
(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frac{11m-3b}{11m}$(写化简后的表达式).
(5)甲同学认为利用此装置测得铁的质量分数偏大,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装置内的CO2难以赶尽,导致E质量增重偏小
(6)最后对所得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小组内有同学提出,本套装置在设计上存在多处缺陷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其中会导致铁质量分数测量值偏低是(任答一条即可)SO2不一定能全部被品红KMnO4除去或E中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CO2、H2O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SO2能否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并制备硫酸铜晶体.完成下列填空.

(Ⅰ)甲同学用装置I进行实验,加热反应物至沸腾,发现Ba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白色沉淀是BaSO4
甲同学就白色沉淀的生成原因提出了两种假设,这两种假设可能是:①浓硫酸沸腾蒸出进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②SO2被氧气氧化成硫酸生成沉淀;
(Ⅱ)乙同学设计了改进装置Ⅱ进行实验,检验甲同学提出的假设(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②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O2),洗气瓶B中的试剂是饱和NaHSO3溶液.
(2)该实验能否检验甲同学上述两种假设中的任意一种不能,理由是因为同时改变了两个变量,无法确定到底是哪个变量的作用.
(Ⅲ)丙同学向反应后的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uO,过滤后将滤液制成硫酸铜晶体(CuSO4•xH2O),采用加热法测定该晶体中结晶水x的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坩埚质量坩埚与晶体总质量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
第一次称量第二次称量
11.710g22.700g18.621ga
(1)若无需再进行第三次称量,则a的数值范围应为18.621±0.001.
(2)若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18.620g,计算x的实测值5.25(保留二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与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溶液最终变成白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