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B中溶液变棕色; 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操作、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
B.向盛有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0.01mol/L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5滴饱和FeCl3溶液,红色加深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 沉淀 |
向2mL 1mol/L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mol/L FeCl3溶液 |
D.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B、向盛有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0.01mol/L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5滴饱和FeCl3溶液,红色加深 |
C、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 |
D、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天津市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反应原理的解释、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操作、现象 解释或结论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B.向盛有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0.01mol/L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5滴饱和FeCl3溶液,红色加深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未见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D.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废干电池(锌筒内填有炭粉、MnO2、NH4Cl等的糊状物)的回收利用,并用回收的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I.(1)从废干电池中提取NH4Cl。
① 利用该糊状物提取NH4Cl前两步的操作为:a.溶解 b. 。
② 甲同学设想:将分离出的NH4Cl溶液蒸发、结晶、灼烧,就可以制得纯净的NH4Cl。请对甲同学的方案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制取氨气。
① 乙同学要制备并收集到纯净的氨气,下列各反应及操作中合理的是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 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
c.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浓氨水中 d.将氯化铵浓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
② 乙同学认为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如图所示),就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氨气。
你若认为可行,请说明其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若认为不可行,请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丙同学利用上面得到的氨气制取氨水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3)为探究NH3?H2O是否是弱电解质。
丙同学设计方案如下:① 将1.12L(标况)NH3完全溶于水,配得溶液500mL;
② ;③分析数据,即
可得出结论。
请把最简单的实验步骤②,填写在上面的空格中。
(4)探究氨水与盐酸的反应过程。
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25mL上述氨水中逐滴滴加同浓度的盐酸,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pH并绘制其pH变化曲线(如图)。请回答:
①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的pH点应是_________
(填A或B或D),此时溶液中c(NH3?H2O)+c(NH4+)=______mol?L-1,溶液中
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III.请参与探究
(5)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比较在25℃、0.1mol?L-1的NH3?H2O溶液和0.1mol?L-1的NH4Cl溶液中,NH3?H2O的电离程度与NH4+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探究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