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酸碱中和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酸滴定弱碱时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B. 滴定时向待测液中滴入标准液的速率应先快后慢

C. 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着滴定管的刻度线

D. 若操作无失误,只需滴定次即可

【答案】B

【解析】A、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成酸性,而酚酞的显色是pH8.0-10.4,选项A错误;B、滴定时向待测液中滴入标准液的速率应先快后慢,逐滴滴加,选项B正确;C、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着溶液颜色的变化,选项C错误;D、若操作无失误,也要多次滴定,取平均值,降低误差,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密度为0.910 g·cm-3氨水,质量分数为25.0%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pH增大 B. 溶液中的Zn2+浓度增大

C. 溶液中的SO浓度增大 D. 溶液的密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COSO2、氮氧化物等,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尝试以二氧化钛(TiO2)催化分解汽车尾气的研究。

1)已知:2NO(g)+O2(g)=2NO2(g) ΔH1=-113.0KJ/mol

2SO2(g)+O2(g)=2SO3(1) ΔH2=-288.4KJ/mol

N2(g) + O2(g) = 2NO(g) H3=+180.5 kJ·mol1

请判断反应NO2(g)+SO2(g)=NO(g)+SO3(1) ΔH4,在低温下能否自发进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TiO2催化尾气降解原理为:2CO(g)+O2(g) 2CO2(g)2H2O(g)+4NO(g)+O2(g) 4HNO3(g)

.O2浓度几乎不变的条件下,模拟CONO的降解,得到降解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40秒后检测HNO3气体浓度有所降低,请用化学方程式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解释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2为在不同颗粒间隙的沥青混凝土(αβ型)和不同温度下,实验进行相同一段时间(t秒)后测得的CO降解率变化,回答谢列问题:

①已知50℃t秒时容器中O2浓度为0.01mol/L,求此温度下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

②下列关于图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根据降解率由b点到c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b<Kc

B.相同温度下β型沥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α型要大

C.a点的数据反映出COO2之间所发生的有效碰撞频率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高的

D.d点降解率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催化剂失效

③科研团队以β型沥青混凝土颗粒为载体,将TiO2改为催化效果更好的TiO2纳米管,在10-60℃范围内进行实验,请在图2中用线段与阴影仿照示例描绘出CO降解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能出现的最大区域范围(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iO2纳米管的制备是在弱酸性水溶液中以金属钛为阳极进行电解,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H2在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为 ______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已知25℃、101kPa下,断开1molH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436kJ的热量,断开1molCl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243kJ的热量,断开1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需吸收431kJ的热量,试求5molH2和5molCl2完全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_kJ(填“吸收或放出”+ 能量数值)。

(3)已知1g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若O2中1molO=O键完全断裂吸收热量496kJ,H2中1molH-H键完全断裂吸收热量436kJ,则在该条件下,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______ kJ。

(4)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2、HCl、NH3、NO2、N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体积减少一部分,继续通过装有固体Na2O2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气口一端出来的气体颜色显红棕色,再将该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最后试管里仍然充满液体。由此可知:

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其中原气体中________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性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漂白、食品消毒、水处理、杀菌灭藻和鱼药制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亚氯酸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NaClO2分解成NaClO3NaC1

(1)下列物质中与亚氯酸钠漂白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

A.H2O2 B.NaClO C.SO2 D.Al(OH)3胶体

(2)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省略)进行制取NaClO2晶体实验。

a.装置②中两种实验仪器的名称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制备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d.未反应完的ClO2在装置中可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含氧酸盐,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从装置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减压,55℃蒸发结晶;趁热过滤;___________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3)用如下实验方案测定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

亚氯酸钠样品纯度测定实验用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O2-+4I-+4H+=2H2O+2I2+Cl-I2+2S2O32-=2I-+S4O62-

a.该测定实验用到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______

b.为测定亚氯酸钠样品纯度,需要用到下列实验数据中的___________(填写选项字母)

A.亚氯酸钠样品的质量(a g)

B.过量的碘化钾晶体的质量(b g)

C.稀硫酸的浓度(cmol/L)和体积(D mL)

D.指示剂的加入量(d mol)

E.标准液的浓度(e mol/L)和消耗体积(VmL)

用上述选定的数据表示出样品中NaC1O2 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是(  )

A. 黄铜 B. 青铜

C. 硬铝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表示,当前情况下散烧煤和没有清洁的煤是造成中国城市雾霾或者东部雾霾的主要原因。煤的气化是解决雾霾,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⑴已知:H2O(g)=H2O(I) △H=-44kJ/mol

物质

H2(g)

C(s)

CO(g)

燃烧热kJ/mol

-285.8

-393.5

-283.0

①请写出煤的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在恒温、恒容的反应器中,能表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各气体浓度相等

d.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e.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

f.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g.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9:1

⑵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气合成甲烷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I CO(g)+3H2(g) = CH4(g)+H2O(g) △H1= -206 kJ/mol

II CO(g)+H2O(g) = CO2(g)+H2(g) △H2= -41 kJ/mol

Ⅲ 2CO(g)+2H2(g)= CH4(g)+CO2(g) △H 3= -247.4 kJ/mol

①图1是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利用热力学数据分析得到温度对反应ⅠInK(化学平衡常数K的自然对数)的曲线图,请分析出现这样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提高甲烷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根据相关知识和图2分析合成甲烷适宜的反应条件是

在550~630K,1MP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850℃时在体积为5L反应器中发生反应Ⅱ,CO和H2O(g)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请列式计算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

(3)CH4燃料电池利用率很高,装置中添加1L2mol/L的KOH溶液为电解质,持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甲烷22.4L~33.6 L时负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液态化合物AB会发生微弱的自身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BA+B,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 ℃)=1.0×10-14,K(35 ℃)=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c(A)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B.在35 ℃时,c(A)>c(B)

C.AB的电离程度(25 ℃)>(35 ℃)

D.AB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