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已知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W、X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8.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X钠,Y碳
(2)写出下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Z第二周期VA族,W第三周期第ⅦA族.
(3)写出X的最高价氧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2HNO3═2NaNO3+H2O.
(5)由X和 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NaCl(写出化学式),并且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分析 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则X、Y、Z、W分别位于第ⅠA族、ⅣA族、ⅤA族、ⅦA族.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由于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说明Y、Z含有两个电子层,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W为Cl元素、X为Na元素.

解答 解: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则X、Y、Z、W分别位于第ⅠA族、ⅣA族、ⅤA族、ⅦA族.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由于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说明Y、Z含有两个电子层,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W为Cl元素、X为Na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钠元素,Y为碳元素,故答案为:钠;碳;
(2)Z为氮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A族,W为Cl元素,处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ⅦA族,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A族;第三周期第ⅦA族;
(3)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Na2O,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3,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2HNO3═2NaNO3+H2O,
故答案为:Na2O+2HNO3═2NaNO3+H2O;
(4)由X和 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NaCl,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NaCl;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正确推断元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掌握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或物质想形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如图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提供化学药品:铁屑、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稀硫酸应放在分液漏斗中(填写仪器名称).
(2)本实验通过控制A、B、C三个开关,将仪器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关闭开关B、打开开关AC就可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为白色.试分析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理由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
(3)实验时为防止仪器2中铁粉通过导管进入仪器3中,可采取的措施是将铁粉换成铁块或铁钉.
(4)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摩尔盐晶体[(NH42SO4•FeSO4•6H2O](相对分子质量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①为洗涤(NH42SO4•FeSO4•6H2O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D.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30%的乙醇溶液洗           D.用90%的乙醇溶液洗
②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a 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25.5225.0224.98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5Fe2++8H+=Mn2++5Fe3++4H2O.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frac{980c}{a}$×100%(用字母ac表示).表中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BC.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
B.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用于防腐
C.酚类化合物有毒,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D.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等,请判断
它们之间的关系.
(1)2-甲基丙烷和丁烷同分异构体
(2)间二甲苯和甲苯同系物
(3)异戊烷和2-甲基丁烷同一种物质
(4)邻羟基甲苯和苯酚同系物
(5)1-已烯和环已烷同分异构体
(6)和 同一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滴定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取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③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④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⑤移取10.00mL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⑥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并记下读数.
(1)若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则会使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结果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如用酚酞作指示剂,则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3)c(NaOH)=0.03 mol•L-1
(4)图2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D.
A.是a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密度都比水小
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D.碱金属单质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科学家已经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3号至第119号元素,${\;}_{114}^{263}$X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会衰变成${\;}_{112}^{258}$Y.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14号元素衰变成112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B.114号元素位于第12列
C.${\;}_{114}^{263}$X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49
D.112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ⅡB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开始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Cu+8H++2NO3-═3Cu2++2NO↑+4H2O.
(2)常温下,将铁棒置于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课本上解释为发生了钝化,但有人认为未发生反应.为验证此过程,某同学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经浓硫酸处理过的铁棒洗净后置于CuSO4溶液中,若铁棒表面无明显现象,则发生了钝化;若铁棒表面会有紫红色的铜析出,则未发生反应.
(3)制取硫酸铜有两种方法:方法一: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H2SO4═CuSO4+H2O,方法二: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其优点是(至少答两点):无污染、节约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CaF2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在晶胞中,Ca2+的配位数为(  )
A.4B.6C.8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