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乙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原料,可制备多种化工产品.
(一)制备α-氯乙基苯的反应如下:
+Cl2(g)$\stackrel{催化剂}{?}$-CH(g)+HCl(g)△H>0,T℃时,向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乙苯气体和氯气发生上述反应(已排除其他反应干扰),测得乙苯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min)0256910
χ(乙苯)0.50.250.10.10.050.05
(1)若初始投入乙苯为2mol,恒压容器容积10L,用氯气表示该反应0-5分钟内的速率υ(Cl2)=0.32mol•L-1•mim-1.T℃时,计算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6.6分钟时,仅改变一种条件破坏了平衡,则改变的外界条件为升高温度.
(2)图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b(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该反应正方向放热,升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二)催化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反应如下:
$\stackrel{催化剂}{?}$=CH2(g)+H2(g)△H=+124kJ/mol
(3)气相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有多种表示方法,可用各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代替浓度项表示平衡常数,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χ=$\frac{λ(氢气)•λ(苯乙烯)}{λ(乙苯)}$.(用符号χ表示气体物质的量分数).
(4)工业上,在恒压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时,将乙苯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器中(已知水蒸气不参与反应),加入水蒸气可以使乙苯的转化率增大,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乙苯转化率增加的原因恒压条件下加入水蒸气,体积增大,使反应体系减压,平衡正向移动.

分析 (1)根据v=$\frac{△c}{△t}$计算反应速率,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反应中计量数之比可得到氯气的反应速率,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在5分钟后,乙苯的摩尔分数不变为0.1,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据此可求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化学平衡常数计算K,6分钟时,乙苯的摩尔分数变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分析;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判断;
(3)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之积除以反应物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之积;
(4)在恒压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时,加入水蒸气,容器的体积增大,水不参加反应,相当于对原混合体系进行减压,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

解答 解:(1)若初始投入乙苯为2mol,则氯气也为2mol,该反应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衡时乙苯的物质的量为4mol×0.1=0.4mol,0~5分钟内的乙苯的反应速率υ(乙苯)=$\frac{(2mol-0.4mol)÷10L}{5min}$=0.032mol/(L•min),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乙苯的系数与氯气的系数之比为1:1,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反应中计量数之比可知氯气的反应速率为0.032mol/(L•min);此时c(乙苯)=0.04mol/L,c(Cl2)=0.04mol/L,c(α-氯乙基苯)=0.16mol/L,c(HCl)=0.16mol/L,则化学平衡常数K=$\frac{0.16×0.16}{0.04×0.04}$=16;6分钟时,乙苯的摩尔分数变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而该 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应为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0.32mol•L-1•mim-1;16;升高温度;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选b线;
故答案为:b;该反应正方向放热,升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3)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之积除以反应物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之积,所以平衡常数表达式Kχ=$\frac{λ(氢气)•λ(苯乙烯)}{λ(乙苯)}$;
故答案为:$\frac{λ(氢气)•λ(苯乙烯)}{λ(乙苯)}$;
(4)在恒压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时,将乙苯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器中,恒压条件下加入水蒸气,体积增大,使反应体系减压,平衡正向移动使乙苯的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恒压条件下加入水蒸气,体积增大,使反应体系减压,平衡正向移动.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化学平衡的相关原理以及有关计算,熟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和对图象的认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
反应I:3FeS2+8O2$\frac{\underline{\;高温\;}}{\;}$Fe3O4+6SO2
反应II: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
若反应I和反应II中FeS2的量相等,则电子转移数之比为32:33.
(2)淀粉KI试纸可以检测硫酸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2I-=2Fe2++I2
(3)用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在废液中加入适量铁粉,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Fe2+
(4)取一定量磁性氧化铁溶于200ml、5mol/L盐酸中,再加入一定量铁粉,恰好完全溶解,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经检测.反应后的溶液不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是11.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现有14.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L.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气体中CO物质的量为0.2mol;CO2物质的量为0.2mol;
(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0.4NA;(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
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摩尔质量28g/mol;
②标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4.48L;
③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为2.8NA;(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欲配制100mL1.0mol/LNa2SO4溶液,全部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gNa2SO4溶于适量水中配成100mL溶液
②将32.2g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
③将20ml5.0mol/L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④将14.2gNa2SO4溶于100mL水中.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a=$\frac{b}{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
A.w2>2w1B.2w2=w1C.2w1=w2D.w1<w2<2w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硫酸配制500mL浓度为1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玻璃棒      ②烧杯    ③托盘天平    ④量筒    ⑤药匙     ⑥胶头滴管    ⑦500mL容量瓶     ⑧细口试剂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500mL浓度为1mol•L-1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
上述浓硫酸体积为27.2mL.
(2)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量取 ②计算 ③稀释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从上述所给仪器中选取
所需要的仪器有①②④⑥⑦⑧.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操作分别:搅拌,引流.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有ABE(填序号)
A.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C.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D.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F.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已知室温下乙醛的沸点为20.8℃,且与水互溶.用HgSO4做催化剂,在75℃左右,乙炔可水化为乙醛,但HgSO4遇到某些特定物质常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H2S就是其中一种:现用乙炔水化法,只用块状电石、浓硫酸、水、NaOH溶液、HgO粉末五种物质制取乙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仪器A中盛放电石,B中装NaOH溶液,其作用是除去由A装置导出的气流中混有的H2S.
(2)仪器D中盛放水,其作用是吸收乙醛蒸气.
(3)蒸馏烧瓶F中应加入HgO和浓硫酸、水两种试剂,若将三者分别直接加入,请按加入的先后顺序写出包括HgO在内的各试剂的名称:氧化汞→水→浓H2SO4
(4)装置图中,加热F的方法叫水浴加热,所选用温度计F的量程表示正确的是B(填代号).
A.0℃~50℃B.0℃~100℃C.0℃~200℃D. 0℃~360℃
(5)检验乙醛已制出的操作及现象是取D中溶液少量,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即可证明乙醛已制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泡沫灭火器中的小苏打溶液放在铁筒,Al2(SO43溶液放在塑料筒,理由分别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l3++3H2O?Al(OH)3+3H+;HCO3-+H2O?H2CO3+OH-.实验室配制FeSO4溶液,溶解时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其原因是为了抑制Fe2+的水解;配制完毕后要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卤族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ⅦA族,其中氯、溴和碘主要来自海水.卤素元素在生产实际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经过验纯的氢气点燃,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雾产生
(2)欲检验Na2CO3、Na2SO4、NaCl的混合溶液中的Cl-,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取样,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中,则混合溶液中含Cl-
(3)海水晒盐所获取的粗盐,经过提纯、精制之后,其水溶液进行电解,可以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写出该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Cl2↑+H2↑+2OH-.海带中提取碘时,将海带烘干、灼烧目的是将有机态的碘转化为无机态的碘,易于提取、增大固体表面积有利于溶解.
(4)将0.01molCl2通入含0.03molNaBr和0.03molKI的混合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
再将所得溶液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的成分一定有KCl,还有KI、NaBr;另一份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则CCl4层的颜色是紫红,分离CCl4层和水层的操作名称是分液,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分液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