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硅酸盐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B.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D.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分析 A.晶体硅可作半导体材料;
B.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SiO2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氢氟酸;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解答 解:A.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错误;
B.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硅仅次于氧,故B错误;
C.SiO2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氢氟酸,二氧化硅能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是生产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ZnO是电镀、涂料、有机合成等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某课题组设计由含锌工业废料(含Fe、Cu、Mn等杂质)生产Zn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黄钠铁矾在pH为1.5,温度为90℃时完全沉淀,且易于过滤.
2Cu+O2+2H2SO4═2CuSO4+2H2O
(1)步骤①的浸取液里除含有Zn2+、Mn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有Fe3+、Cu2+,所加试剂X为Na2SO4和H2SO4的混合液.
(2)步骤②可进一步氧化除去铁,还氧化除去了Mn2+,除去Mn2+的离子方程式为Mn2++H2O2+H2O═MnO(OH)2↓+2H+;步骤③所加试剂是Zn,整个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4
(3)步骤⑤中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1~2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4)步骤④碳化实际得到的是一种碱式碳酸锌[ZnCO3•xZn(OH)2•yH2O],取该样品7.18g,充分灼烧后,测得残留固体质量为4.86g,将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2.00g沉淀,则此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是ZnCO3•2Zn(OH)2•H2O或Zn3(OH)4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a、b、c、d、e五种物质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转化,其中a 是单质;b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c、d都是氧化物;e是该元素的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且是一种强电解质,则a可能是(  )
A.N2B.C12C.Si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或混浊消失).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有ad.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常见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

(1)浸出:浸出时温度控制在90℃~95℃之间,并且要连续搅拌3小时的目的是提高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植物粉的作用是作还原剂.
(2)除杂: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锰矿,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和双氧水,过滤;③…
操作①中使用碳酸锰调pH的优势是增加MnCO3的产量(或不引入新的杂质等);操作②中加入双氧水不仅能将Fe2+氧化为Fe3+,而且能提高软锰矿的浸出率.写出双氧水提高软锰矿浸出率的离子方程式MnO2+H2O2+2H+=Mn2++2H2O+O2↑.
(3)制备:在30℃~35℃下,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加到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MnCO3沉淀.温度控制35℃以下的原因是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提高原料利用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SO4+2NH4HCO3 $\frac{\underline{\;30-35℃\;}}{\;}$MnCO3+(NH42SO4+CO2↑+H2O;生成的Mn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4)计算:室温下,Ksp(MnCO3)=1.8×10-11,Ksp(MgCO3)=2.6×10-5,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表示该离子沉淀完全.若净化液中的c(Mg2+)=10-2mol/L,试计算说明Mg2+的存在是否会影响MnCO3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 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均为NA
B.14 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的水分子数为NA
D.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1 mol钠失去电子的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
T/K298398498
平衡常数K4.1×106K1K2
①试判断K1>K2(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填字母)
a.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2的同时生成2mol NH3      b.v(N2=3v(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在18g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实验室中,可利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铵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3+CO2+NaCl+H2O═NH4Cl+NaHCO3↓,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
(2)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0℃10℃20℃30℃40℃50℃
NaCl35.735.836.036.336.637.0
NaHCO36.98.19.611.112.714.5
NH4Cl29.433.337.241.445.850.4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是因为温度越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便于析出.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A与B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除去CO2中混合的HCl气体.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g,则NaHCO3的产率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