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位于短周期。A位于周期表的s区,其原子中电子层数和未成对电子数相同;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E有“生物金属”之称,E4+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由B、D形成的BD32-离子中,其VSEPR模型名称是 ,离子的中心原子采用 杂化。
(3)已知由A、C、D三种元素按照4:2:3的原子个数比可形成某离子化合物,常温下测得该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pH=5,则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
(4)D、E和钡三种元素构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纳米级的EO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实验室往往通过ECl4在大量水中加热水解制得EO2·x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知:
①CH4( g )+4NO2( g )═4NO( g )+CO2( g )+2H2O( g )△H=﹣574kJ•mol﹣1
②CH4( g )+4NO( g )═2N2( g )+CO2( g )+2H2O( g )△H=﹣1160kJ•mol﹣1.
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 A. | CH4(g)+2NO2(g)═N2(g)+CO2(g)+2H2O(l)△H=﹣867kJ•mol﹣1 |
| B. | CH4催化还原NOx为N2的过程中,若x=1.6,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mol |
| C. | 若0.2mol CH4还原NO2至N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
| D. |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 稀硝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OH一═H2O |
| B. | 铝与稀盐酸反应:Al+2H+═Al3++H2↑ |
| C. |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OH一═Fe(OH)3↓+3Cl﹣ |
| D. |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2OH一═CO32一+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的相关问题,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 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
(2)石墨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 L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铁电极上生成的气体体积为 L.
(4)丙中两根铜丝电极的质量均为64g,电解质为500mL 0.1mol•L﹣1H2S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a端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取出电极,对电极进行干燥并称重,测得b电极的质量减少6.4g.求此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混合溶液中, 含溶质X、Y各0.1 mol, 向其中滴加0.1mol/L的Z溶液,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下图, 则符合条件的X、Y、Z分别是( )
A.氯化铝、 氯化铁、 氢氧化钠
B.氯化铝、 氯化镁、 氢氧化钠
C.偏铝酸钠、 氯化钡、 硫酸
D.偏铝酸钠、 氢氧化钡、 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反应的ΔH=+100 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 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 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 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 X/mol | Y/mol | Z/mol |
0 | 1.00 | 1.00 | 0.00 |
1 | 0.90 | 0.80 | 0.20 |
3 | 0.75 | 0.50 | 0.50 |
5 | 0.65 | 0.30 | 0.70 |
9 | 0.55 | 0.10 | 0.90 |
10 | 0.55 | 0.10 | 0.90 |
14 | 0.55 | 0.10 | 0.90 |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 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冶炼T单质常用原理是________。
(2)与同主族的某元素,其氢氧化物分子含有18个电子,该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Q___W(填“强于”或“弱于”),用方程式简述其理由______。
(4)甲是R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呈红棕色。现有一试管甲,欲使元素R全部转化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实验步骤:将盛有甲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5.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______中进行效果更好。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用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