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与溴发生了化学反应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分析 A.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取代甲苯中甲基上的氢原子,在催化剂条件下可取代苯环的氢原子;
B.苯与溴水不反应;
C.可比较乙烷和丙烯的化学式,根据氢原子个数比较二者燃烧生成水的量;
D.2,2-二甲基丙烷只有一种氢原子.

解答 解:A.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甲苯中甲基上的H原子发生取代反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氯气和苯环上的H原子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苯与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可在催化条件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1mol乙烷和1mol丙烯中都含有6molH原子,完成燃烧都生成3molH2O,故C正确;
D.2,2-二甲基丙烷只有一种氢原子,则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结构中的官能团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对一溴代物和二溴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在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水热法制备飚0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3Fe2++2S2O32-+O2+xOH═Fe2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
B.Fe2+、S2O32-都是还原剂
C.硫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
D.每生成1 mol Fe2O4,则转移电子数为3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三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③Al+NaOH溶液.为点燃上述三个反应生成的H2,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l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H2O+2OH-═2AlO2-+3H2↑.
(2)在点燃H2之前必须先进行验纯.
(3)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①③实验获得成功,②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与H2O的反应速率太快,Na的用量又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教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较多的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试管内H2与O2的混合气点燃而爆炸.
(4)实验小组查阅钠、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态有机物)、水的密度分别为0.97g•mL-1、0.88g•mL-1、1.00g•mL-1,并据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的生成速率减慢.(填“减慢”或“加快”)
(5)2.3g钠投入20mL水中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5mol•L-1.(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3O4、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档颜料--铁红(Fe2O3),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过程中Fe3O4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
(2)实验室实现“步骤Ⅱ”中分离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等;步骤Ⅳ中应选用D试剂调节溶液的pH(填字母编号).
A.稀硝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氨水
(3)检验步骤Ⅲ已经进行完全的试剂是KSCN溶液;
(4)步骤Ⅴ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防止NH4HCO3分解,减少Fe2+的水解;
(5)步骤Ⅵ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CO3+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CO2
(6)步骤Ⅴ中,FeCO3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若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为8.5,c(Fe2+)=1×10-6 mol/L.试判断所得的FeCO3中是否含有Fe(OH)2否(填“是”或“否”),请通过简单计算说明理由.(已知:Ksp[Fe(OH)2]=4.9×10-17)溶液中c(Fe2+)•c(OH-2=1×10-6×(1×10-5.52=1×10-17<Ksp[Fe(OH)2]=4.9×10-17,故无Fe(OH)2沉淀生成.
(7)欲测定硫铁矿矿渣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ag样品,充分“酸溶”、“水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充分反应后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继续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至固体恒重,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bg,测得该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70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化合物6.4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2和7.2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8
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D.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已知比热容是4.18J/(g.℃).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器材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反应过程温度差平均值是3.4摄氏度,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则所求中和热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则该条件下测得的中和热(溶液密度均取1g/mL,保留两位小数)的热化学离子方程式是H+(aq)+OH-(aq)═H2O(l)△H=-56.85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Al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D.熔点:NaCl>Na>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GB5461
产品等级一级
配料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分装日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kI O3+5KI+3H2 SO4=3K2 SO4+3I2+3H2O
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确认有I2生成的现象是CCl4层呈紫色
利用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可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回收四氯化碳.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32-+H2O=2I-+SO42-+2H+
(2)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恰好完全反应依据的现象是滴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测得精制盐的碘(I)含量(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单位为mg/kg).(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SiO32-+CO2+H2O═H2SiO3↓+CO3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Al3++4NH3•H2O═[Al(OH)4]-+4NH4+
D.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