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1)某钠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直到过量.①若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则该钠盐化学式为NaAlO2,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一步表示)AlO2-+4H+=Al3++2H2O;
②若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该钠盐的化学式为Na2SiO3
(2)某氯化物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过量.①若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则其化学式为AlCl3; ②若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则其化学式为MgCl2
③若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则该氯化物化学式为FeCl2,写出白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分析 (1)某钠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直到过量.①若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溶解于酸,判断钠盐为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会溶解于过滤的盐酸生成铝盐,若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则为生成的酸为硅酸;
(2)某氯化物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过量.①若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物,沉淀能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判断为氢氧化铝沉淀,则氯化物为氯化铝;若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可以是氯化镁,若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则盐为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化为灰绿色,最后变化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解答 解:(1)某钠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直到过量.①若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溶解于酸,判断钠盐为偏铝酸钠,化学式为:NaAlO2,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会溶解于过滤的盐酸生成铝盐,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4H+=Al3++2H2O,若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则为生成的酸为硅酸沉淀,则钠盐为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
故答案为:NaAlO2;AlO2-+4H+=Al3++2H2O;Na2SiO3
(2)某氯化物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过量.①若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物,沉淀能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判断为氢氧化铝沉淀,则氯化物为氯化铝,化学式为AlCl3;若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可以是氯化镁,化学式为:MgCl2,若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则盐为氯化亚铁,化学式为:FeCl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化为灰绿色,最后变化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AlCl3;MgCl2;FeCl2;4Fe(OH)2+O2+2H2O=4Fe(OH)3

点评 本题考查了镁、铝、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特征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反应现象和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相同温度下,甲(恒容)、乙(恒压)、丙(恒容)3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正确的是(  )
容器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SO2O2Ar
210放出热量:Q1
210放出热量:Q2
210.5放出热量:Q3
A.Q1=Q3<Q2
B.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 mol SO3(s),则反应放热为98.5 kJ
C.达到平衡时,乙容器中SO2的体积分数最大
D.平衡时,甲、乙、丙3个容器中甲的平衡常数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下列各种物质的现代工业生产原理或过程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用电解法制取Na、Mg、Al
B.电解熔融NaCl制Cl2
C.以硫或硫铁矿为原料通过接触法制硫酸
D.制硅:SiO2$→_{高温}^{C}$粗硅$→_{高温}^{Cl_{2}}$SiCl4$→_{高温}^{H_{2}}$高纯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的常见化学性质,过程设计如下.
提出猜想:
问题1: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况下,正二价铁的稳定性小于正三价的铁,正一价铜的稳定性也小于正二价的铜吗?
问题2:氧化铜有氧化性,能被H2、CO还原,它也能被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还原吗?
实验探究
Ⅰ.解决问题1取一定量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80~100℃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O+2H+=Cu2++Cu+H2O,
(2)从实验Ⅰ可得出的结论是高温时,+1价的铜比+2价的铜稳定,而溶液中,+2价的铜比+1价的铜稳定
Ⅱ.解决问题2
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当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X)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变成了红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气体Y;将X通入灼热的CuO燃烧管完全反应后,消耗0.01mol X,测得B装置增重0.36g,并收集到0.28g单质气体Y.
(1)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克/摩尔.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N2H4$\frac{\underline{\;\;△\;\;}}{\;}$2Cu+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学生欲配制6.0mol•L-1的H2SO4溶液950mL,实验室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①480mL 0.5mol•L-1 的硫酸;②150mL 25%的硫酸(ρ=1.18g•mL-1);③足量的18mol•L-1 的硫酸.有三种规格的容量瓶:250mL、500mL、1000mL.老师要求把①②两种硫酸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③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25%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1(保留1位小数).
(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1000mL.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D补充完整.
A.将①②两溶液全部在烧杯中混合均匀;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 18mol•L-1的硫酸295mL,沿玻璃棒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
E.轻轻摇动,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F.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4)如果省略操作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进行操作C前还需注意将稀释后的硫酸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A、B、C、D、E、F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
(1)若反应①、②、③均为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A、D、E为卤素单质,则A、D、E的化学式分别为Br2、I2、Cl2
(2)若B是水,C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对应的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氧化物,D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3)若B为一种淡黄色固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实现自然界中D和E 的循环.则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O2↑.
在反应③中,若生成1mol D,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准备利用所学知识配制100mL 1mol•L-1Na2CO3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计算所需Na2CO3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  Na2CO3固体.
(2)如图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示意图,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A→D→B→F→E→G (填字母代号 )
(3)在上述示意图中,存在错误的是 (填字母代号).该处正确应为应改为用胶头滴管定容,容量瓶规格应选择100mL
(4)准确配制好该溶液后,取出10mL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mol/L.
(5)若进行E步操作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则需重新配制.
(6)配制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情况会使结果偏高的是C.
A.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D.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E.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平放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定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少量铁粉与100mL 0.01mol/L的稀盐酸(足量)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总量,可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mL 0.1mol/L盐酸   ⑨改用100mL0.1mol/L的稀硝酸(  )
A.①⑥⑦B.③⑤⑧⑨C.③⑦⑧D.③⑦⑧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X、Y、Z、Q、E、F六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V形和直线形,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SO2(写分子式),理由是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2)Q的元素符号是Cr,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6;
(3)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F-H…F、F-H…O、O-H…F、O-H…O.
(4)F的氢化物是一种碱性气体,F还可与氢形成离子化合物FH5,其电子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