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 500℃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mol P4时,就有20 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 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 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frac{a{V}_{1}-0.5b{V}_{2}}{1000}$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KIO3酸性溶液
(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
Na2SO3溶液
的体积/mL
H2O
的体积
/mL
实验温
度/℃
溶液出现
蓝色时所
需时间/s
实验15V13525
实验2554025
实验355V20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与该反应速率的关系;
表中V2=40 mL.

分析 (1)P的原子序数为15,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
(2)P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以此计算转移电子;
(3)由2S2O32-+I2═S4O62-+2I-可知,维生素C消耗的碘为aV1×10-3mol-bV2×10-3mol×$\frac{1}{2}$,结合C6H8O6+I2═C6H6O6+2H++2I-计算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
(4)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实验1和实验2的温度相同,故实验2与实验3的溶液的浓度一定相同.

解答 解:(1)P的原子序数为15,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P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每生成1mol P4时,转移电子为1mol×4×(5-0)=20mol,故答案为:20;
(3)由2S2O32-+I2═S4O62-+2I-可知,维生素C消耗的碘为aV1×10-3mol-bV2×10-3mol×$\frac{1}{2}$,
由C6H8O6+I2═C6H6O6+2H++2I-可知维生素C与碘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为$\frac{a{V}_{1}-0.5b{V}_{2}}{1000}$mol,
故答案为:$\frac{a{V}_{1}-0.5b{V}_{2}}{1000}$;
(4)实验1和实验2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2和实验3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由实验2可以看出混合液的总体积为50mL,V1为10mL,V2为40mL,实验1和实验2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2和实验3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探究温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与该反应速率的关系;40.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计算、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反应中物质的量关系、对比实验中条件的统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原子序数为12和16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  )
A.Ca(OH)2、H2SO4B.Mg(OH)2、H2SO4C.KOH、HClD.Al(OH)3、H3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进行实验: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已知集气瓶的容积为150mL.氧气的密度为1.4g/L,为了节约药品.理论上所取硫的质量不能超过多少克?(要写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Co的一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在该晶体中与一个钴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钴原子有12个;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科研小组发现了在5K下呈现超导性的晶体,该晶体具有CoO2的层状结构(如图所示,小球表示Co原子,大球表示O原子).下列用粗线画出的重复结构单元示意图不能描述CoO2的化学组成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甲、乙、丙、丁、戊五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B、C、D、E五种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又知: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态,丙、丁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戊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②乙在甲中
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E的水溶液呈黄色.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可反应,产物中阳离子的结构式为
(2)A与B的沸点比较,较高的是NH3(写化学式).
(3)E的水溶液可使KI淀粉溶液变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2I-=2Fe2++I2
(4)工业上可由B与丁反应制取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5)将甲和E同时加(通)入强碱性溶液中,可制得一种高效杀菌、净水剂(其中含由+6价戊元素形成的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含氧酸根离子),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3Cl2+16OH-=2FeO42-+6Cl-+8H2O.
(6)用以上金属戊作电极,利用如图2装置,可以模拟金属的电化学防护.若X为碳棒,为减缓戊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N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240mL.
(1)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27.4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10.0g NaOH.

(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配制浓度偏高的是BC.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AH2SO4CH3COOHNO2Na2O
BBaSO4HClOMn2O7CaO
CNaCl氨水SO2MnO2
DHIHFCO2Fe3O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D.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写出F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
(2)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Na<Al<Mg;
(3)CO2 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4)丙烯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2;sp3
(5)写出一种与CO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N2
(6)NH3的空间构型是NH3的N原子价层电子对=$\frac{5+3}{2}$=4,且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是三角锥形结构(用文字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