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1)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求:则①1molN2生成NH3需要放出(吸收或放出)热量92KJ;
②1molH2生成NH3需放出(吸收或放出 )热量30.7KJ
(2)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晶体.
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③有此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分析 (1)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热=吸收的总能量-放出的总能量;
(2)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 解:(1)反应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所以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946kJ+3×436 kJ-2×3×391kJ=-92kJ,所以是放出热量;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frac{1}{3}$×946kJ+436kJ-$\frac{2}{3}$×3×391kJ=-30.7kJ,所以是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①放出;92 ②放出;30.7;
(2)①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饱和石灰水中会有氢氧化钙沉淀析出,所以看到的现象为: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晶体;
故答案为: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晶体;
②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饱和石灰水中会有氢氧化钙沉淀析出;故答案为: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③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小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以及通过镁与盐酸的反应,考查了放热反应、氢氧化钙溶解度特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反应①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 kJ•mol-1
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C.0.2 mol 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氯丁烯(C4H7Cl)的同分异构体只有8种,某学生却写了如下10种:
(A)CH3CH2CH=CHCl(B)(C)(D)
(E)CH3CH=CHCH2Cl(F)(G)(H)
(I)(J)
其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F和G,I和J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课外学习小组在学习了Na2O2与CO2的反应后,认为Na2O2与SO2应该也可以反应.他们设计了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装置D的作用:除了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等进入C中与Na2O2反应,还可以吸收尾气在通入足量的SO2与Na2O2充分反应后,他们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Na2SO3;假设2:只有Na2SO4;假设3:既有Na2SO3,又有Na2SO4
(1)若假设1成立,写出S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SO2=2Na2SO3+O2↑.
(2)为进一步确定C中反应后固体产物的成分(Na2O2已反应完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该方案是否合理否否(填“是”或“否”),理由是硝酸有强氧化性,硝酸可以将BaSO3沉淀氧化为BaSO4
(3)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假设3成立,请帮助他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现象
①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固体全部溶解
②向上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溶液紫色褪去
③向步骤②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②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在一个小试管里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ml蒸馏水,振荡;然后在此碘水溶液中加入约1ml四氯化碳,振荡试管;再向试管里加入1ml浓碘化钾水溶液,振荡试管,此时现象为紫色变浅,原因是I2+I-=I3-(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2)向盛有少量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继续向试管里加入氨水,沉淀溶解了,试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AgCl+2NH3.H2O=Ag(NH32Cl+2H2O
(3)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KSCN溶液,现象为溶液变为血红色,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
(4)向硫酸铜水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氨水,发现先生成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写出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4NH3=[Cu(NH34]2++2OH-.若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乙醇,则析出深蓝色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注意:氢气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的 )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50120232290310
①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min)反应速率最大2~3min,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
②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4~5min,原因是H+浓度小.
③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0.1mol/(L•min).
④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O3溶液、D.CuSO4溶液、E.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机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1种信号峰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为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B2-和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D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E核外有五个单电子,B、E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和A、D形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时制取气态单质D.
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E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2
(2)D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的原因是HF中含有氢键.
(3)元素B与D的电负性较大的是O;D的某种含氧酸盐常用于实验室中的B的单质的制取,此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此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B-D-B的键角<109.50°(填“>”“<”或“=”)
(4)B与C形成的化合物C2B的晶胞如图.其中B2-的配位数为8,以相距一个C+最近的所有B2-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该化合物与MgO相比,熔点较高的是MgO
(5)已知该化合物的晶胞边长为x pm,则a位置与b位置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x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和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只有一种
B.蔗糖和淀粉都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棉花、合成纤维、ABS树脂、蚕丝和核酸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