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2Z(g),测得某时刻X、Y、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则反应经一段时间后,下列测定数据一定不正确的是( )
A.c(X)=0.25mol·L-1
B.c(Y)=0.15mol·L-1
C.c(X)+c(Y)=0.4mol·L-1
D.c(Z)=0.4mol·L-1
【答案】D
【解析】
对于某时刻X、Y、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可采用一边倒的形式,确定平衡时的浓度范围,从而得出平衡时:c(X)介于0~0.4mol·L-1之间,c(Y)介于0~0.2mol·L-1之间,c(Z)介于0~0.4mol·L-1之间。
A.对于c(X),0.25mol·L-1介于0~0.4mol·L-1之间,可能是反应进行到某时刻的数据,A正确;
B.对于c(Y),0.15mol·L-1介于0~0.2mol·L-1之间,可能是反应进行到某时刻的数据,B正确;
C.某时刻X、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2mol·L-1,所以不管反应如何进行,一定存在c(X)+c(Y)=0.4mol·L-1,C正确;
D.只有当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c(Z)=0.4mol·L-1,此数据一定不是反应进行中的某个数据,D不正确;
故选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取硫酸最重要的一步反应为:2SO2(g)+O2(g) 2SO3(g) △H< 0
(1)为提高SO2的转化率,可通入过量O2,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反应进行研究,部分实验数据和图像如下。
反应条件:催化剂、一定温度、容积10 L
实验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时SO3 物质的量/mol | ||
SO2 | O2 | SO3 | ||
ⅰ | 0.2 | 0.1 | 0 | 0.12 |
ⅱ | 0 | 0 | 0.2 | a |
①实验ⅰ中SO2的转化率为______。
②a____0.12(填“>”、“=”或“<”)。
③t1、t2、t3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④ t2到t3的变化是因为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该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
(3)将SO2和O2充入恒压密闭容器中,原料气中SO2 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m(m=n(SO2)/n(O2))不同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m1、m2、m3的大小顺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对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取2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2%的CuSO4溶液和5滴5%的乙醛溶液,加热时蓝色悬浊液变黑,静置后未发现红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影响实验Ⅰ成败的因素进行探究:
(1)探究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 实验Ⅱ | 实验Ⅲ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底部有大量红色沉淀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上层为棕黄色油状液体,底部有少量红色沉淀 |
已知: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CH3CHO+CH3CHOCH3CH=CHCHO+H2O ,生成亮黄色物质,加热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棕黄色的油状物质。
① 能证明乙醛被新制的Cu(OH)2 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 乙醛与新制的Cu(OH)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 分析实验Ⅲ产生的红色沉淀少于实验Ⅱ的可能原因:______。
(2)探究NaOH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 实验Ⅳ | 实验Ⅴ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 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
依据实验Ⅰ→Ⅴ,得出如下结论:
ⅰ. NaOH溶液浓度一定时,适当增大乙醛溶液浓度有利于生成Cu2O。
ⅱ. 乙醛溶液浓度一定时,______。
(3)探究NaOH溶液浓度与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影响程度的差异。
编号 | 实验Ⅵ | 实验Ⅶ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 加热,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
由以上实验得出推论: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新型二次电池反应原理为M+3Cn(MCl4)+4MC14-4M2C17-+3Cn(M代表金属,Cn代表石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MCl4-向b极迁移
B. 放电时,a极反应为M-3e-+7MCl4-=4M2Cl7-
C.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Cn+MCl4-+e-=Cn(MCl4)
D. 电路上每转移lmol电子最多有3 mol Cn(MCl4)被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CuSO4分解产物
Ⅰ.甲同学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铜分解的气态产物SO3、SO2和O2,并验证SO2的还原性。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uSO4水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上述装置按气流从左至右排序为A、D、___________E、F(填代号)。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能证明有SO3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红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溶液,说明A中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待C中有明显现象后,F开始收集气体,F装置中集气瓶收集到了少量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为了验证SO2的还原性,取E装置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设计如下实验:
a 滴加少量的NH4SCN溶液 b 滴加少量的K3[Fe(CN)6]溶液
c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d 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其中,方案合理的有___________(填代号),写出E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Ⅱ.乙同学利用A中残留固体验证固体产物(假设硫酸铜已完全分解)
查阅资料知,铜有+2、+1价。Cu2O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发生反应:Cu2O+2H+=Cu+Cu2++H2O。
(6)为了验证固体产物中是否有Cu2O,设计了下列4种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
甲: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蓝色
乙: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足量的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蓝色
丙: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
丁: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通入氢气,加热,观察是否生成红色固体
(7)经检验CuSO4分解生成CuO、Cu2O、SO3、SO2和O2,且CuO、Cu2O的质量之比为5:9,SO2、O2、SO3的体积之比(同温同压下测定)为4:3:2。写出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2和6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实验测得反应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5.6mol,求:
(1)平衡时NH3的浓度为___mol·L-1。
(2)0~5min内,v(H2)=___mol·L-1·min-1。
(3)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___。
(4)下列图象中能反映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是___(填标号)。
(5)若以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则通入N2的一极为__(填“正”或“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2C2H5+13/2O24CO2+5H2O
B.CH2=CH2+H2CH3CH3
C.+HO—NO2+H2O;
D.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3g Na与O2充分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消耗O2的分子数N(O2)的范围为:0.25 NA< N(O2)< 0.5 NA
B. 2 mol NO和1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后容器中的分子数小于2NA
C. 2.5gMg-Zn合金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可能为2.24L
D. 50 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9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铈(Ce)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I4+2H2↑
C.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4++Fe2+=Ce3++Fe3+
D.四种稳定的核素Ce、Ce、Ce、Ce,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