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X、Y、Z、M、Q、R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
元素代号XYZMQR
原子半径/nm0.1600.1430.1020.0890.0740.037
主要化合价+2+3+6,-2+2-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Q均为ⅣA族元素
B.X、Y、M三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M
C.R、Z形成的R2Z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M的氢氧化物和Y的氢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分析 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Z、Q均有-2价,且Z有+6价,原子半径较大,故Q为O元素、Z为S元素;X、M均有+2价,处于ⅡA族,且X原子半径较大,故X为Mg、M为Be;R为+1价,原子半径小于O,故R为H元素;Y有+3价,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大于S,故Y为Al,据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Z、Q均有-2价,且Z有+6价,原子半径较大,故Q为O元素、Z为S元素;X、M均有+2价,处于ⅡA族,且X原子半径较大,故X为Mg、M为Be;R为+1价,原子半径小于O,故R为H元素;Y有+3价,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大于S,故Y为Al.
A.Z、Q均为VIA族元素,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Mg的金属性最强,故B错误;
C.R、Z形成的H2S分子为V形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C错误;
D.Be、Al处于对角线位置,它们氢氧化物的性质相似,均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关键是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半径推断元素,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的燃烧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_{充电}^{放电}$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_{充电}^{放电}$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6C+xLi++xe-═LixC6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如图表示用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食盐溶于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食盐为加碘食盐
B取两支试管,都加入2mL0.0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2mL蒸馏水后,再同时向两支试管各加入2mL0.1mol/L的H2C2O4溶液两试管中溶液紫色均褪去,且后者所用时间更短酸性KMnO4溶液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Cl2或 (NH42SO4饱和溶液均有沉淀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D将0.1mol/L MgSO4溶液滴入NaOH稀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 CuSO4溶液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沉淀Ksp[Cu(OH)2]<Ksp[Mg(OH)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工业废料也可以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废弃的含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硫酸铝溶液,硝酸铜晶体和铁红(Fe2O3).实验方案如下:

(10已知Fe(OH)3沉淀的pH范围是3-4,溶液C通过调节pH可以使Fe3+沉淀完全,下列物质中可用作调整溶液C的pH的试剂是CD(填序号)
A.铜粉           B.氨水           C.氢氧化铜            D.碱式碳酸铜
(2)常温下,若溶液C中金属离子均为1mol/L,Ksp[Fe(OH)3]=1.0×10-39,Ksp[Cu(OH)2]=2.2×10-20,控制pH=4,溶液中c(Fe3+)=1.0×10-9mol/L,此时无(填“有”或“无”)Cu(OH)2沉淀生成.
(3)将20mLAl2(SO43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70mL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7OH-═AlO2-+Al(OH)3↓+3B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16O→18O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B.冰醋酸、消石灰、明矾、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
C.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D.少量Cu将足量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NO2和NO,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研究含氮、碳化合物的性质对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1)反应NO+O3=NO2+O2,若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
(2)硝化法是一种古老的生产硫酸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氮氧化物的循环转化,主要反应为: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
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写出NO和O2反应生成NO2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O2(g)=2NO2(g)△H=-113.0 kJ•mol-1
(3)N2H4(肼或联氨)燃料电池(产生稳定、无污染的物质)原理如图1所示.M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为N2H4-4e-=N2↑+4H+

(4)已知CO (g)+H2O (g)?H2 (g)+CO2 (g)△H>0
①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填写字母)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H2O (g)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C.CO的转化率增大           D.容器中$\frac{c(C{O}_{2})}{c(CO)}$的值减小
②在某压强下,上述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则KA、KB、K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KA=KC>KB
T1温度下,将1molCO和4mol H2O (g)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8mol•L-1•min-1;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molCO和1molCO2,此时v(正)>v(逆)(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W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X、Y、Z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Y、X、W
B.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Z、Y、X、W
D.WX与ZX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已知反应:①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②Cu+2Fe3+═Cu2++2Fe2+,③Cl2+2Fe2+═2Cl-+2Fe3+.则有关物质(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Cl2>Fe3+>Cu2+>MnO2B.MnO2>Cl2>Fe3+>Cu2+
C.Fe3+>Cu2+>MnO2>Cl2D.Cu2+>Fe3+>Cl2>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