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I.A中稀盐酸和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在D中被稳定剂吸收生成NaClO2,则C应该吸收氯气,防止干扰实验;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变蓝色;
(1)稀盐酸和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气;
(2)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说明C能吸收氯气;
(3)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离子方程式;
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二氧化氯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
II.(1)选择以下装置,通过实验现象依次完成以下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装置知,先用浓盐酸和亚硫酸钠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用品红溶液检验其漂白性、用硫化钠溶液检验其氧化性、用氯化铁溶液检验其还原性,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用碱液处理尾气;
(2)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入水中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硫酸而产生干扰,所以要检验二氧化硫是否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应该排除强氧化性物质,且也不能是碱性物质;
二氧化硫和氯化钡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NO、氢离子;
(3)滴定终点为:当滴入最后一滴I2溶液时,溶液从无色恰好变为蓝色,且30秒内不褪色;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碘具有氧化性,二者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根据SO2---I2计算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
解答 解:I.A中稀盐酸和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在D中被稳定剂吸收生成NaClO2,则C应该吸收氯气,防止干扰实验;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变蓝色;
(1)稀盐酸和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气,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故答案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2)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从C出来的气体不含氯气,说明C能吸收氯气,故答案为:吸收氯气;
(3)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
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二氧化氯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F能检验是否有二氧化氯生成,
故答案为:4H++5ClO2-=Cl-+4ClO2↑+2H2O; 验证是否有ClO2 生成;
II.(1)选择以下装置,通过实验现象依次完成以下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装置知,先用浓盐酸和亚硫酸钠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用品红溶液检验其漂白性、用硫化钠溶液检验其氧化性、用氯化铁溶液检验其还原性,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用碱液处理尾气,所以其装置顺序是A C I B F E G,
故答案为:A C I B F E G;
(2)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入水中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硫酸而产生干扰,所以要检验二氧化硫是否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应该排除强氧化性物质且也不能是碱性物质,
臭氧和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氨气属于碱性气体,故选AD;
二氧化硫和硝酸钡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NO和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3SO2+3Ba2++2NO3-+2H2O═3BaSO4↓+2NO↑+4H+,
故答案为:AD;3SO2+3Ba2++2NO3-+2H2O═3BaSO4↓+2NO↑+4H+;
(3)滴定终点为:当滴入最后一滴I2溶液时,溶液从无色恰好变为蓝色,且30秒内不褪色;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碘具有氧化性,二者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根据SO2---I2,
设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xmol,
SO2---I2
1mol 1mol
xmol 0.04000mol/L×0.025L
1mol:1mol=xmol:(0.04000mol/L×0.025L)
x=0.001mol,
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frac{0.001mol×64g/mol}{0.2L}$
=0.32g/L,
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I2溶液时,溶液从无色恰好变为蓝色,且30秒内不褪色,则说明已达到终点; 0.3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为高频考点,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性质、滴定实验、气体制备及其性质检验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实验基本操作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II(1)中仪器选取及实验先后顺序,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 | B. | 5 | C. | 6 | D. | 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溶解度小于Na2CO3 | |
B. | 加热至200℃左右,可完全分解,利用这种性质,可由NaHCO3制取纯碱 | |
C. | 与Na2CO3相同质量时,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后,则NaHCO3可得到较多的二氧化碳 | |
D. | 它是一种碳酸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 |
B. | 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frac{\underline{\;通电\;}}{\;}$CuSO4+H2↑ | |
C. | 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 |
D. | 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几乎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