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我国化学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做化肥.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CO2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Ⅰ(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过滤.
(5)为了有效地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顺序为bc(选填a、b、c).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BaCl2
b.先加NaOH,后加BaCl2,再加Na2CO3
c.先加BaCl2,后加NaOH,再加Na2CO3
(6)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其方法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观察产生白色沉淀.
(7)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AC.
A.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分析 根据联合制碱法的原料为氨气、二氧化碳和饱和氯化钠,反应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主要的副产物为氯化铵,需要考虑氯化铵的回收利用,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以用循环使用的方法,
(1)工业制纯碱法为侯氏制碱或联合制碱法,主要副产品为NH4Cl;
(2)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
(3)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CO2、水及纯碱;
(4)循环Ⅰ中的氯化钠有又返回到沉淀池;从固液混合物中分离出固体的方法为过滤;
(5)粗盐样品含有Ca2+、Mg2+、SO42-,除去钙离子用碳酸钠,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由于加入的试剂均过量,则加入碳酸钠溶液应该放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即可;
(6)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即检验是否含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即可;
(7)根据氨气溶于水后生成氨水,氨水电离成铵根,增大铵根的浓度有利于氯化铵的析出来分析;同时通入氨气使溶液碱性增强,使碳酸氢钠转换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可以提高氯化铵的纯度.

解答 解:(1)题中方法由我们侯德邦所创,称为侯氏制碱法,也称为联合制碱法,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得到一摩尔的碳酸氢钠同时得到一摩尔的氯化铵,故副产物为氯化铵,氯化铵可用来制作化肥,
故答案为:联合制碱法;做化肥;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故答案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3)煅烧炉中为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在联合制碱法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的原料同时也是反应的副产物,可以循环利用,所以X物质的分子式为CO2;故答案为:CO2
(4)循环Ⅰ是将未反应的氯化钠返回沉淀池中,从固液混合物中分离出固体的方法为过滤;
故答案为:循环Ⅰ,过滤;
(5)粗盐样品含有Ca2+、Mg2+、SO42-,除去Ca2+用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Mg2+用氢氧根离子,除去SO42-用钡离子,由于加入的试剂均过量,则加入Na2CO3溶液应该放在氯化钡溶液之后,所以a错误,bc正确;故选:bc;
(6)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即检验是否含氯离子,可以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观察到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存在,故答案为: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观察产生白色沉淀;
(7)氨气溶于水后生成氨水,氨水电离成铵根,增大铵根的浓度有利于氯化铵的析出来,所以A正确;通入氨气使溶液碱性增强,使碳酸氢钠转换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可以提高氯化铵的纯度所以C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C.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了联合制碱法的原料、反应式以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氨气的摩尔质量是17g/mol.3.4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含分子数为0.2NA,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溶于水配成200mL的溶液时,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2)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可以造福人类.
①生产消毒液是将氯气通入NaOH 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
②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③家庭生活中漂白粉漂白原理,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三聚氰胺(化学式:C3N6H6)是一种非食品类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塑料、造纸、建材等行业.如图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的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的工艺----“常压气相一步法联产纯碱新技术”:
已知:①尿素的熔点是132.7℃,常压下超过160℃即可分解;
②三聚氰胺的熔点是354℃,加热易升华,微溶于水;
③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的原理是:6CO(NH22$\stackrel{一定条件下}{→}$C3N6H6+6NH3+3CO2

请回答:
(1)尿素是一种常用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其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46.67%,在实验室使其熔化的容器名称叫坩埚.
(2)写出各主要成份的化学式:产品2NH4Cl、XCO2
(3)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NH3+NaCl+H2O→NH4Cl+NaHCO3
(4)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反应条件可以不写).
(5)为了使母液中析出更多的产品2,常用的方法是A、D
A.加入固体NaCl     B.加入固体NaHCO3     C.通入CO2气体     D.通入NH3
(6)若生产过程中有4%的尿素损耗,每吨尿素可生产三聚氰胺0.336吨.(精确到0.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t℃时,将 2molSO2 和 1molO2 通入体积为 2L 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2min 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 还剩余 0.8mol,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 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平衡时,SO2转化率为20%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CF
A.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SO2 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E.相同时间内消耗 2n molSO2 的同时消耗 n molO2
F.相同时间内消耗 2n molSO2的同时生成 n molO2
(3)以下操作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快的是ACD
A.向容器中通入O2      
B.扩大容器的体积     
C.使用正催化剂
D.升高温度            
E.向容器中通入氦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增大1倍,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5 倍,则m+n>p+q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若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达到新平衡时A 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55 倍,说明该反应△H<0
D.若平衡后同时增大A、B的浓度,则A、B的转化率一定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温度时,在一个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
(3)2min时X的转化率为30%.
(4)下列措施使正反应的速率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编号改变的条件正反应的速率
降低温度
增大Y的浓度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增大容器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mA(g)+nB(g)?pC(g)+qD(S)△H<0如图某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用数值表示):K=$\frac{{c}^{2}(C)}{c(A){c}^{3}(B)}$.
②若充入A,K值不变(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不变);正反应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若体积为10升的密闭容器中,500℃、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在0~1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1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溶液中c(Cl-) 与50mL 1mol/L 氯化铝溶液中的c(Cl-) 相等的是(  )
A.150 mL 1mol/L氯化钠溶液B.5 mL 2mol/L 氯化铵溶液
C.150 mL 1mol/L氯化钾溶液D.75 mL 1.5mol/L 氯化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固体加热反应来制备氯气(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某兴趣小组制取氯气并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所得溶液除水分子外,还含有的分子和离子中正确的是C.
A.Cl2、HCl、HClO、H+、Cl-        B.Cl2、Mn2+、HClO、H+、Cl-
C.Cl2、HClO、H+、Cl-、ClO-        D.Cl2、HCl、HClO、H+、Mn2+
(3)实验中观察到D溶液变蓝色,查资料得知淀粉碘化钾溶液是淀粉和碘化钾(KI)的混合溶液,碘单质(I2)遇淀粉显蓝色,且氯气可以从KI中置换出碘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
(4)F中氯气与铁粉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查资料知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吸水潮解,100℃左右时升华.E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双通管F中玻璃纤维(不参与反应)的作用是防止氯化铁堵塞后面的导管.
(5)H中盛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