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①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Cu=2Fe2++Cu2+________.
②将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③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
A.HCl H2SO4 H2CO3 HNO3 B.N2  S  P  Fe
C.溶液 水悬浊液乳浊液     D.Na2CO3 NaNO3 AgNO3 Na2SO4
请你帮他们完善下列空白:
ABCD
分类标准含氧酸 分散系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Fe AgNO3

2FeCl3+Cu=2FeCl2+CuCl2    Cu+4H++2NO3-(浓)═Cu2++2NO2↑+2H2O
分析:①能写成2Fe3++Cu=2Fe2++Cu2+ 的反应物为可溶性铁盐,例如氯化铁等;
②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时,硝酸和硝酸铜完全电离,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③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和几种物质的之间的不同进行分类.
解答:①能写成2Fe3++Cu=2Fe2++Cu2+的反应物为可溶性铁盐,如FeCl3与Cu的反应,可写成2FeCl3+Cu=2FeCl2+CuCl2,故答案为:2FeCl3+Cu=2FeCl2+CuCl2
②硝酸和硝酸铜完全电离,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浓)═Cu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2NO3-(浓)═Cu2++2NO2↑+2H2O;
③A、从是否含有氧的角度分析,H2SO4、H2CO3、HNO3 为含氧酸,HCl为无氧酸;
B、S、P、Fe为金属单质,S为非金属单质,;
C、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为混合物,属于分散系,水是纯净物;
D、Na2CO3、NaNO3、Na2SO4都为钠盐,而AgNO3为银盐.
故答案为:
ABCD
分类标准 非金属单质 钠盐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HCl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能把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区分物质的不同类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2
2
Ix-+
5+x
5+x
Cl2+
6x
6x
H2O---
(10+2x)
(10+2x)
Cl-+
2
2
I
O
-
3
+
12H+
12H+

在反应中,若消耗Ix-与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x=
11
11
.?
(2)向MnSO4和硫酸的混合溶液里加入K2S2O8(过二硫酸钾),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Mn2++S2
O
2-
8
+H2O→Mn
O
-
4
+S
O
2-
4
+H+,该反应常用于检验Mn2+的存在.其特征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若反应中有0.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消耗氧化剂物质的量为
0.25
0.25
mol.
(3)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
Cl2
Cl2

(4)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到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固体溶解变为澄清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10
10
NaBiO3+
4
4
MnSO4+
14
14
H2SO4-
3
3
Na2SO4+
5
5
Bi2(SO43+
4
4
NaMnO4+
14
14
H2O
①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Bi2(SO43
Bi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合物A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且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A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B、F均为红色固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有的反应的生成物未全部给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u2S
Cu2S
,B
Cu2O
Cu2O
,H
Cu(OH)2
Cu(OH)2

(2)反应I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2:3

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O+2H+=Cu+Cu2++H2O
Cu2O+2H+=Cu+Cu2++H2O

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3)某人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E,N电极是
极;写出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SO2+2H2O-2e-=SO42-+4H+
SO2+2H2O-2e-=SO42-+4H+


(4)当图中的C与O2被活性炭吸附时,也能发生放热反应生成D,为研究此反应,将C和O2放入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
500℃时发生反应,反应物浓度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min)
浓度(mol/L)
0 1 2 3 4 5 6
c(C) 0.054 0.034 0.018 0.012 0.008 0.006 0.006
c(O2 0.032 0.022 0.014 0.011 0.009 0.008 0.008
①反应从起始至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
0.018mol/(L?min)
0.018mol/(L?min)
;500℃时,此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为
8000
8000

②第6min时,向容器中再充入0.002molO2,同时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改变为T,反应至1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此时测得c(C)=
0.004mol/L,则温度T
(填“>”或“<”)5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______Ix-+______Cl2+______H2O---______Cl-+______I数学公式+______,
在反应中,若消耗Ix-与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x=______.?
(2)向MnSO4和硫酸的混合溶液里加入K2S2O8(过二硫酸钾),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Mn2++S2数学公式+H2O→Mn数学公式+S数学公式+H+,该反应常用于检验Mn2+的存在.其特征现象是______,?若反应中有0.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消耗氧化剂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3)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______.
(4)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到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固体溶解变为澄清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______NaBiO3+______MnSO4+______H2SO4-______Na2SO4+______Bi2(SO43+______NaMnO4+______H2O
①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期末题 题型:填空题

(1)①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_____I-x+_____Cl2+_____H2O→____Cl-+____IO3-+_______
②在反应中,若消耗I-x与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x=___________。
(2)向MnSO4和硫酸的混合溶液里加入K2S2O8(过二硫酸钾),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
Mn2++S2O82-+H2O→MnO42-+SO42-+H+ 该反应常用于检验Mn2+的存在。其特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有0.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消耗氧化剂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3)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
(4)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到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固体溶解变为澄清溶液,发生如下反应:____NaBiO3+____MnSO4+____H2SO4→____Na2SO4+____Bi2(SO4)3+____NaMnO4+____H2O
①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09-2010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二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______Ix-+______Cl2+______H2O---______Cl-+______I+______,
在反应中,若消耗Ix-与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x=______.?
(2)向MnSO4和硫酸的混合溶液里加入K2S2O8(过二硫酸钾),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Mn2++S2+H2O→Mn+S+H+,该反应常用于检验Mn2+的存在.其特征现象是______,?若反应中有0.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消耗氧化剂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3)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______.
(4)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到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固体溶解变为澄清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______NaBiO3+______MnSO4+______H2SO4-______Na2SO4+______Bi2(SO43+______NaMnO4+______H2O
①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