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加入氧化剂X的目的是把亚铁离子氧化,根据除杂原则,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加入试剂Y的目的是调节pH使铁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除去沉淀,对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氯化铜晶体,
(1)加入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易除去,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物质Y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据此来选择合适的试剂;
(3)加碱的同时Cu2+也会生成沉淀;
(4)CuO能促进三价铁离子的水解;
(5)加入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
(6)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发时促进其水解(HCl易挥发).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加入氧化剂X可把Fe2+氧化为Fe3+,而没有增加新杂质,所以X为H2O2,
故答案为:C;
(2)结合题示,调节pH至3.7,使Fe3+全部沉淀,所以Y最好为CuO或Cu(OH)2,
故答案为:氧化铜或氢氧化铜;
(3)加碱的同时Cu2+也会生成沉淀,
故答案为:不能;加碱的同时Cu2+也会生成沉淀;
(4)除去Fe3+的有关离子方程式Fe3++3H2O?Fe(OH)3+3H+,CuO+2H+═Cu2++H2O,
故答案为:Fe3++3H2O?Fe(OH)3+3H+,CuO+2H+═Cu2++H2O;
(5)Fe2+沉淀为氢氧化物时所需pH与Cu2+的沉淀的pH相同,也就是说,Fe2+沉淀的同时,Cu2+也会沉淀,无法将两者分离开,根据题干提供信息可知Fe3+沉淀所需的pH较小,所以应先将Fe2+氧化为Fe3+后再将其除去,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再除去;
(6)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发时促进其水解(HCl易挥发),所以应在HCl气氛中采用浓缩后冷却结晶的方法,以得到CuCl2•2H2O的晶体,
故答案为:不能;应在氯化氢气氛中浓缩后冷却结晶.
点评 本题考查阅读获取信息能力、对工艺流程理解与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分离提纯除杂等有关实验操作以及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和灵活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与Y可以形成5种以上的化合物 | |
B. | M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W的强 | |
C. | W的气态氢化物与M的单质能发生置换反应 | |
D. | Z、M的单质在一定探究下均能和强碱溶液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酸性:HX>HY | |
B. | 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 | |
C. | c点溶液中:c(Y-)>c(HY) | |
D. | b点时,溶液pH=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Cl2和足量的铁加热条件下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3NA | |
B. | 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双键数目小于NA | |
C. | 常温下,PH=13的Ba(OH)2 溶液,0.1L,含OH-,0.02NA | |
D. | 1 L 1 mol/L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4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室温下向1 L 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所得溶液的OH-数目大于0.1NA | |
B. | 60g乙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乙酸断裂的C-O键数目为NA | |
C. | 已知C2H4(g)+H2(g)=C2H6(g)△H=-137.0 kI/mol,乙烯与H2加成时放出68.5 kJ热量,则 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碳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数目为NA | |
D. | 4.6gSO2、NO2混合气体中含有中子数为2.3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的乙醛被氧化 | |
B. | 阳极反应CH3CHO-2e-+H2O═CH3COOH+2H+ | |
C. | 若以CH4-空气燃料电池为直流电源,燃料电池的b极应通入CH4 | |
D. | 现处理含1mol乙醛的废水,至少需转移2mol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 |
B. | 向品红溶液中滴加亚硫酸溶液,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 |
C. |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双氧水,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 | |
D. | 向硫氰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并搅拌,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