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B.石油的分馏C.石油的裂化D.天然气的燃烧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
B.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
C.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天然气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注意对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原理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元素X、D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1.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
(1)X与Y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在1个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4.
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S.
(2)在Y的氢化物(H2Y)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杂化.
(3)Z的氢化物(H2Z)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其原因是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4)Y与Z可形成YZ42-,YZ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用文字描述).
(5)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l2,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6NA
(6)已知D、Z能形成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则化学式:乙为Cu2O;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的原因为Cu2O中Cu的各轨道均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A.互为同分异构体
B.碳链为 与 的烃为同系物
C.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为同素异形体
D.H2和D2互为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属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是(  )
A.H2B.CaCl2C.C2H6D.K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有(  )
①HCl酸性强于H2S的酸性
②将氯气通入H2S溶液中可置换出硫
③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3,硫与铁反应生成FeS
④硫和氯变成简单阴离子时硫原子得到的电子更多
⑤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经强光照射可剧烈反应,而硫与氢气反应需较高温度.
A.②③⑤B.①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中乙醇和苯酚都不能电离
B.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
C.苯甲醇与2-甲基苯酚互为同分异构体
D.酚和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 CO2和3.6g H2O的混合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乙烷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有甲烷D.有乙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为纪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该元素最稳定的一定原子为${\;}_{101}^{258}$Md,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
A.101B.258C.157D.35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前四周期元素X、Y、Z、W核电荷数依次增加,核电荷数之和为58;Y 原子的M层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Z与Y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电负性最大;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
(1)Z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ⅦA族.
(2)Y与X形成共价化合物中Y的杂化方式是sp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3)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
(4)W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W的最高正价为+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