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98%的浓硫酸配制溶解所用的4.5mol•L-1的稀硫酸,只需3种玻璃仪器 | |
B. | 步骤②目的是将溶液Ⅰ中的Fe2+充分转化成Fe3+,实验操作是向溶液Ⅰ中通入足量的氯气 | |
C. | 步骤④之后的实验操作是蒸干溶剂结晶,所需仪器是蒸发皿、泥三角、三脚架 | |
D. | 利用Cu(OH)2 替代CuO也可调节溶液pH而不影响实验结果 |
分析 样品与足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加入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然后加入CuO或Cu(OH)2等物质的调节溶液的pH,使Fe3+水解而生成Fe(OH)3沉淀,得到硫酸铜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A、用98%的浓硫酸配制溶解所用的4.5 mol•L-1的稀硫酸的实验过程分析需要的仪器;
B、步骤②目的是将溶液Ⅰ中的Fe2+充分转化成Fe3+,选择氧化剂能氧化亚铁离子,但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分析;
C、蒸干溶剂结晶的实验过程分析需要的仪器,加热需要酒精灯,溶液在蒸发皿中用玻璃瓶搅拌蒸发浓缩;
D、氢氧化铁代替氧化铜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分离,无杂质离子引入.
解答 解:A、98%的浓硫酸配制溶解所用的4.5 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四种玻璃仪器,故A错误;
B、步骤②目的是将溶液Ⅰ中的Fe2+充分转化成Fe3+,若通入足量的氯气会引入新的杂质对后面晶体的提取产生影响,所以应该用绿色氧化剂过氧化氢溶液,故B错误;
C、在进行蒸发结晶时不能将溶剂直接蒸干,应该蒸发到剩下少量水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C错误;
D、Cu(OH)2和CuO都与溶液中H+反应,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并不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铜溶液呈碱性可以代替氧化铜,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硫酸铜的制备,溶液配制和溶液蒸发的实验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制备流程和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沉淀完全的pH |
Fe3+ | 1.1 | 3.2 |
Al3+ | 3.0 | 5.0 |
Fe2+ | 5.8 | 8.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苯甲酸 | 甲醇 | 苯甲酸甲酯 | |
熔点/℃ | 122.4 | -97 | -12.3 |
沸点/℃ | 249 | 64.3 | 199.6 |
密度/g•cm-3 | 1.2659 | 0.792 | 1.0888 |
水溶性 | 微溶 | 互溶 | 不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稀豆浆、雾、淀粉溶液、硫酸铜溶液均为胶体,也为混合物 | |
B. | SO2、H2O、CO、CO2均为酸性氧化物,也为非金属氧化物 | |
C. | 干冰、氨气、冰水混合物均为纯净物,也为化合物 | |
D. | 凡是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就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