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9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BD(填字母).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16.8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偏大”、“偏小”、“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偏小;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偏小.
(4)①假设该同学成功配制了0.400mol•L-1的盐酸,他又用该盐酸中和含0.4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25mL盐酸.
②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0.4g NaOH的NaOH溶液,发现比①中所求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C.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分析 (1)根据C=$\frac{n}{V}$=$\frac{1{0}^{3}ρVw}{\frac{M}{V}}$=$\frac{1000ρw}{M}$ 计算; 
(2)根据各公式是否与体积有关判断;
(3)①根据C1V1=C2V2计算;
②根据C=$\frac{n}{V}$判断;
(4)①根据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②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所以消耗盐酸体积偏大;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盐酸浓度偏小,所以消耗盐酸体积偏大;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盐酸浓度偏大,所以消耗盐酸体积偏小;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盐酸浓度偏小,所以消耗盐酸体积偏大.

解答 解:(1)C=$\frac{1000ρw}{M}$=$\frac{1{0}^{3}×1.19×36.5%}{36.5}$=11.9mol/L
故答案为:11.9mol/L;
(2)A、n=CV,所以与溶液体积有关,故A不符题意.
B、溶液的浓度是均一稳定的,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B符合题意.
C、N=nNA=CVNA,所以与溶液体积有关,故C不符题意.
D、溶液的密度是均一的,所以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3)①C1V1=C2V2,11.9mol/L×V1=0.400mol•L-1×0.5L,所以V1=0.0168L=16.8mL
故答案为:16.8;
 ②根据C=$\frac{n}{V}$判断
a.俯视观察凹液面,所取溶液的体积偏大,所以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b.溶液的体积偏大,所以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4)①根据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0.4g NaOH的物质的量为$\frac{0.4g}{40g/mol}$=0.01mol:设xmL盐酸,则0.400mol•L-1x×10-3=0.01mol,所以x=25ml,故答案为:25; 
②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所以消耗盐酸体积偏大,故A不符合;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盐酸浓度偏小,所以消耗盐酸体积偏大,故B不符合;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盐酸浓度偏大,所以消耗盐酸体积偏小,故B符合;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盐酸浓度偏小,所以消耗盐酸体积偏大,故D不符合;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及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知识点,难度不大,要注意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根据C=$\frac{n}{V}$判断,分析变化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浓度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1)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使生成乙醇蒸汽的速率加快.
②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_{加热}^{镀银铜丝}$2CH3CHO+H2O.
③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b、a接丙.
(2)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如图2:
①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方程式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硫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装置Ⅰ应盛放的试剂是品红溶液;Ⅳ应盛放的试剂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装置I中品红溶液褪色,装置Ⅲ中品红不褪色,装置Ⅳ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2015年8月28日,由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储氢材料分会主办的“2015中国稀土储氢论坛”在山东省枣庄召开,与会代表共同研究解决储氢合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储氢材料未来的发展寻求创新之路.钛(Ti)、钒(V)、镍(Ni)、镧(La)等在储氢材料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面是一些晶体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84s2
(2)钛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1所示,则每个钛原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钛原子.
(3)镧系合金是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典型代表.某合金储氢后的晶胞如图2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LaNi5,1mol镧形成的该合金能储存3mol氢气.
(4)嫦娥三号卫星上的PTC元件(热敏电阻)的主要成分--钡钛矿晶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晶体经X射线分析鉴定,重复单位为立方体,边长为acm.顶点位置被Ti4+所占据,体心位置被Ba2+所占据,所有棱心位置被O2-所占据.
①该晶体中的O元素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其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
②该晶体中的O元素与其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N>O,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N<O<F.
③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BaTiO3
④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a=$\root{3}{\frac{233}{ρ{N}_{A}}}$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FeCl2、FeCl3、CuCl2、Cu.

(1)将上述反应设计成的原电池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X溶液是FeCl3;②Cu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③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离子(填“K+”或“Cl-”)不断进入X溶液中.
(2)将上述反应设计成的电解池如图乙所示,乙烧杯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与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M是负极;②图丙中的②线是Fe2+离子的变化.
③当电子转移为2mol时,向乙烧杯中加入2.8L 5mol•L-1NaOH溶液才能使所有的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
(3)铁的重要化合物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饮用水消毒剂,具有很多优点.
①高铁酸钠生产方法之一是电解法,其原理为Fe+2NaOH+2H2O$\frac{\underline{\;电解\;}}{\;}$Na2FeO4+3H2↑,则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Fe+8OH--6e-=FeO42-+4H2O.
②高铁酸钠生产方法之二是在强碱性介质中用NaClO氧化Fe(OH)3生成高铁酸钠、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③Na2FeO4能消毒、净水的原因高价铁具有氧化性,能杀菌消毒,生成的Fe3+水解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悬浮物的净水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A、B、C、D、E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D>A>E>B,其中D、B处在同一主族,A、C、E处在同一周期,E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质子之和,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且D为金属,D和E的一种化合物为淡黄色,试回答
(1)C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ⅣA族.D、E、A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3->O2->Na+(用具体的离子符号表示)
(2)A、C、E能形成的最简单的液态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O>NH3>CH4(用具体的分子式表示)
(3)E与B形成的四原子分子的结构式是H-O-O-H,已知B与A可形成AB5的物质,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它的电子式为
(4)请写出两个由以上5种元素中部分元素形成的物质,发生置换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C+H2O(g)$\frac{\underline{\;高温\;}}{\;}$C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贯穿古今.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也可用图表达.试写出有水参加的符合反应类型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其中水为氧化剂.
(2)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关于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反应中,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C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K2CrO4+3K2SO4+8H2O
②保存过氧化氢的试剂瓶上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B(填序号)

(3)焊接铜器时,可先用NH4Cl 除去其表面的氧化铜再进行焊接,该反应可表示为:
4CuO+2NH4Cl $\frac{\underline{\;\;△\;\;}}{\;}$3Cu+CuCl2+N2↑+4H2O
①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氮(N),氧化剂是CuO.
③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④反应中若产生0.2mol的氮气,则有1.2 mol的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机物的用途错误的是(  )
A.HCHO--浸制标本B.CH3COOC2H5--香料
C.CH3OH--饮料D.CCl4--灭火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利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如图所示).实验时向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表面皿扣住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
A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极易溶于水
B浓硫酸附近无白烟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挥发出的HCl反应:NH3+HCl═NH4Cl
DAlCl3溶液变浑浊NH3与AlCl3溶液反应:Al3++3OH═Al(OH)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分子式为C6H12O2,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且含有两个甲基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B.4种C.5种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