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反应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分析 A、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导致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D、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答 解:A.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化学变化不仅由新物质生成,同时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正确;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导致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所以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故C正确;
D、化学反应有吸热反应也有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不一定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化学变化不仅由新物质生成,同时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CO2 和CO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相当密切,某化学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1)C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得到碳酸盐.若将0.1mol•L-1Na2CO3溶液与0.1mol•L-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的溶液中c(CO32-)小于c(HCO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mol•L-1Na2CO3 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用含c(HCO3-)、c(H2CO3)的关系式表示].
(2)常温常压下,饱和CO2 水溶液的pH=5.6,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 H2CO3 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4.2×10-7mol•L-1.(已知:10-5.6=2.5×10-6
(3)常温下,0.1mol•L-1NaHCO3 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c(CO32-)(填“>”“=”或“<”),原因是因为NaHCO3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HCO3-?CO32-+H+,又存在水解平衡:HCO3-+H2O?H2CO3+OH-,而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4)小李同学拟用沉淀法测定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他查得CaCO3、BaCO3的溶度积Ksp分别为4.96×10-9、2.58×10-9.小李应该选用的试剂是Ba(OH)2(或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5)一定条件下,将2molH2O(g)和2molCO充入容积固定的1L密闭容器中,加热至高温,发生下列可逆反应:2H2O?2H2+O2…①,2CO+O2?2CO2…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时,测知下列各项中提供的物理量即可求出该条件下混合气体平衡组成的是B (填序号,K1指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2指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A.K1、K2  B.K1、c(CO2)  C.K2、c(O2
②请在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c(O2)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目的  分离方法原理
A使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萃取、分液 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较大
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过滤淀粉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D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升华氯化铵易升华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果1g水中含有a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
A.$\frac{1}{9a}$ mol-1B.9a mol-1C.2a mol-1D.18a 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27.2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Cl-,则ACl2的摩尔质量是136g/mol;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ACl2的化学式是Zn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当有7.3g HCl被氧化时,生成Cl2的质量为(  )
A.14.2gB.7.3gC.3.65gD.7.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PM2.5、SO2、NO2等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PM2.5样本用适量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表:
 离子K+ Na+ NH4+SO42- NO3- Cl-
 浓度/mol•L-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的酸碱性为酸性,试样的PH值=4.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C(s)+$\frac{1}{2}$O2(g)=CO(g)△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l.3kJ•mol-1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为洗涤剂的是ab.
a.Ca(OH)2    b.Na2CO3    c.CaCl2    d.NaHSO3
(3)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
①已知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
若1mol空气含0.8mol N2和0.2mol O2,1300℃时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的物质的量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4×10-6.汽车启动后,气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吸热方向即右移动.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因为该反应的△H>0,△S<0,所以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
③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N0 $\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A、B、C、D、E  5种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E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氢气.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
(2)C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3)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与E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H2↑.
(4)在①A2B、②D2B、③DBA、④B2、⑤DACB4、⑥D2C这6种物质中,
只含共价键的是①④(填序号);只含离子键的是②⑥(填序号);是共价化合物的是①(填序号).
(5)在B、C、E中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Al>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AsH3.已知0.2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是Br2
(2)在该反应条件下可推知ac(填序号).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3)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5; KBrO3与HBr反应也会生成X,则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