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反应中,起到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
A.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B.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
C.NO与O2反应生成NO2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尿素
B

试题分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所以答案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生成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如图)。已知晶体中N — N键的键能为160kJ·mol-1 ,而N ≡ N的键能为942kJ·mol-1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聚氮与氮气互为同位素
B.14g高聚氮含3.01×1023个氮原子
C.高聚氮中氮原子间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D.高聚氮转变成氮气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NO等
C.装置③中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氮元素的几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2的一种用途               
(2)从N元素化合价分析,N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各举一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氧化性                                     
还原性                                       
(3)HNO3与上图中的物质C常用于检验Cl-的存在,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                            
(5)NO2与水反应生成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为                            
(6)浓硝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___。
②称取Mg(NO3)2固体3.7 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 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用途。某校甲、乙两个化学小组分别对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研究。

(1)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
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制备原理
甲小组
A
氢氧化钙、氯化铵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小组

浓氨水、氢氧化钠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
                               
 
(2)甲组通过右图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验证了氨有还原性,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                                       ,硬质玻璃管中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甲组将足量氨气不断通入滴有酚酞的AgNO3溶液中,现象为                      
反应结束所得溶液中除了H+、OH、NH4+外还主要含有的离子有                    
(4)乙组欲制备氮化镁,查阅资料发现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3CuO3Cu+N2+3H2O),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立即反应生成Mg(OH)2和NH3。乙组提出了如下制备氮化镁的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空气已排除;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你认为此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图中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________,然后微热A,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松开双手,E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3)点燃C处酒精灯,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稍候片刻,装置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产生________(答现象);从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C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弹簧夹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C中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16 g,反应后称重固体质量减少2.4 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是_________
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在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F中,很快发现装置F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G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F中,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图中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___        _____,在E中装入水,然后微热A,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松开双手,E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3)点燃C处酒精灯,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稍候片刻,装置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产生________(答现象);从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F中,很快发现装置F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G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F中,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       
②NH3的稳定性比PH3       (填写“强”或“弱”)。
(2)如下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             (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
Fe2++2NH3·H2O=Fe(OH)2↓+ 2NH4+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中有0.3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      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