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对形成的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半透膜  ⑤不能透过半透膜
⑥能透过滤纸  ⑦不能透过滤纸    ⑧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⑤⑦⑧B.②③④⑦C.②③⑤⑥D.①④⑥⑧

分析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

解答 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具有介稳性,静止不会出现沉淀,故②③⑤⑥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现将有铜的印刷线路板浸入120mL氯化铁浓溶液中,有9.6g铜被腐蚀掉.取出印刷线路板,向溶液中加入8.4g铁粉,经充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4.8g不溶解的物质.(设溶液体积不变,且不考虑金属离子水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4.8g不溶物的成分为Cu(用化学式表示).
(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属离子为Fe3+
(3)比较Fe2+、Fe3+、Cu2+的氧化性大小:Fe3+>Cu2+>Fe2+
(4)试计算最后溶液中Fe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5.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合成和应用仍是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0
(1)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化学平衡逆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2)温度为T℃时,将5a mol H2和2a mol 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10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以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6amol/(L•min);反应的平衡常数为$\frac{1}{{8{a^2}}}$
(3)一定条件下,下列叙述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C
A.υ(N2)=υ(NH3)  
B.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4)图表示合成氨反应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υ与反应过程时间t的关系图.由图判断,NH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2~t3;图中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C.
A.加了催化剂       B.扩大容器的体积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对它们进行分类:①NaCl;②豆浆;③SO2;④Cu(NO32溶液;⑤H2SO4;⑥乙醇;⑦KOH;⑧Fe(OH)3胶体.(填序号)
混合物②④⑧;胶体②⑧;化合物①③⑤⑥⑦;电解质①⑤⑦;非电解质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在点燃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⑤点燃盛满酒精的酒精灯.
A.仅①②B.仅①②③C.仅①②④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与醋酸: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HCO3-+OH-═H2O+CO32-
C.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Ca2++2CH3COO-+H2O+CO2
D.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呈中性:H++SO42-+Ba2++OH-═H2O+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四种强电解质溶液,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并且互不重复:NH4+、Ba2+、Na+、H+、SO42-、NO3-、OH-、HCO3-.将这四种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进行如下实验:
①C溶液滴入另外三种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D和B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A吸收;
③A和D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B吸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NH4HCO3,判断理由是D和A、B都能生成气体,而题给离子中只有H+与HCO3-、OH-与NH4+能反应生成气体,D只能为NH4HCO3
(2)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AH2SO4,BBa(OH)2,CNaNO3
(3)写出实验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CO2+Ba2++2OH-=BaCO3↓+H2O、BaCO3+CO2+H2O=Ba2++2HCO3-
(4)写出实验③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HCO3-+Ba2++2OH-=NH3↑+2H2O+BaCO3↓,NH3+H+═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HCO3-+H+═CO2↑+H2O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SO42-+H++Ba2++OH-═H2O+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金属钠与H2O 反应:Na+H2O═Na++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铜和硫酸为原料多种方法制取硫酸铜.制备方法如下:
Ⅰ.方法一:
(1)浓硫酸试剂瓶上适合贴上的标签是BD(填序号).

(2)甲同学取6.4 g铜片和10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在试管底部看到灰白色沉淀.甲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白色沉淀主要成分.设计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灰白色的固体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
实验现象:沉淀中白色物质溶解,溶液变蓝色;
实验结论:所得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CuSO4
(3)乙还观察到加热过程中,起初液面以上出现大量白色烟雾,在试管内壁上部析出少量淡黄色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溶于浓硫酸而消失.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S+2H2SO4(浓)$\frac{\underline{\;\;△\;\;}}{\;}$3SO2↑+2H2O.直到最后反应完毕,发现试管中还有铜片剩余.乙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试管中还有硫酸剩余.他这样认为的理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由浓变稀,稀硫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
Ⅱ.方法二:
(4)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H2SO4═CuSO4+H2O.对比甲的方案,你认为丙同学的优点是①产生等量的硫酸铜,乙消耗的硫酸更少,②不产生污染物SO2
(3)方法三:
(5)丁同学取一铜片和稀硫酸放在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双氧水,发现溶液逐渐呈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H2O2+H2SO4═Cu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