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1)工业合成氨与制备HNO3一般可连续生产,其流程如图1:

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上述尾气中的NO一定条件下可与氨气反应转化为氮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4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 5N2+6H2O.
②某同学在实验室蒸馏含有Mg(NO32的稀硝酸制取浓硝酸,除导管、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外,还需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
(2)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2装置制取并探究SO2气体的性质.
①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所需SO2的是B(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D.铜与浓H2SO4
②组装完仪器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b,在d的出口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用手捂(或酒精灯微热)c,若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停止手捂(或加热),导管末端有稳定的水柱,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若要证明c中生成的气体是SO2,d中加入品红溶液后,打开活塞b,反应开始,待d中溶液红色褪去后,再加热(填实验的操作)试管d中的溶液,颜色又恢复,证明气体是SO2
④指导老师指出应增加一尾气吸收装置,并帮助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合理的是AD(填序号).

分析 (1)①工业合成氨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NO一定条件下可与氨气反应转化为氮气,结合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得到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蒸馏实验过程和实验装置分析需要的玻璃仪器;
(2)①实验室用Na2SO3 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
②检验气密性,在连接好装置之后,可微热装置,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并有一段水柱上升;
③根据二氧化硫气体的检验方法分析判断;
④依据尾气成分选择吸收的试剂,装置中需要防止倒吸;

解答 解:(1)①工业合成氨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NO一定条件下可与氨气反应转化为氮气,结合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得到化学方程式为:6NO+4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5N2+6H2O,
故答案为:N2+3H2 $\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6NO+4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5N2+6H2O;  
 ②某同学在实验室蒸馏含有Mg(NO32的稀硝酸制取浓硝酸,除导管、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外,还需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
(2)①实验室用Na2SO3 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而如图所示装置没有加热,则不能用浓硫酸和铜反应制备,
故答案为:B;
②检验气密性,在连接好装置之后,可微热装置,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并有一段水柱上升,具体操作为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或用手捂热c),试管d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试管d中有一段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b,在d的出口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用手捂(或酒精灯微热)c,若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停止手捂(或加热),导管末端有稳定的水柱,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若要证明c中生成的气体是SO2,依据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d中加入品红溶液后,打开活塞b,反应开始,待d中溶液红色褪去,再加热试管d中的溶液,颜色又恢复,证明气体是SO2
故答案为:红色褪去; 加热;
 ④增加一尾气吸收装置防止污染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需要很好地吸收气体,又能防止倒吸,BC易发生倒吸,AD可以吸收尾气,也可以防倒吸,
故答案为: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氮氧化物、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应用,气体实验制备方法,装置注意问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等性质的实验设计和现象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必须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BC;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C)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4)某同学改用固体Na2CO3配制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其错误操作序号是①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反应N2O4(g)?2NO2(g);△H>0的平衡体系中,在298K时,平衡常数为K1,在273K时,平衡常数为K2,在373K时平衡常数为K3,K1、K2、K3之间的数量大小关系是K3>K1>K2..
(2)在298K时,将0.40mol的N2O4气体充入2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n/mol
020406080100
n(N2O40.40a0.20cde
n(NO20.000.24b0.520.600.60
20~40s内用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2mol•L-1•s-1;298K时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75%;反应进行至1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3)298K时,反应2NO2(g)?N2O4(g);△H<0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图(2)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3)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减小压强,图(4)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混合气体X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Y可以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Ⅰ.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存在反应:BaCO3+2H+=Ba2++CO2↑+H2O)

(1)操作①一般在烧杯(填仪器名称)中进行,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试剂a是K2CO3(填化学式),试剂b是盐酸(填试剂名称).
(3)证明固体C中存在Cl-的方法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然后加入几滴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即证明存在Cl-
Ⅱ.从海水中提取的粗盐含有泥沙和Ca2+、Mg2+、SO42-等离子,为制备精盐可使用以下试剂:①Na2CO3溶液 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
(1)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是bd(填选项).
a.①②③b.②①③c.  ③①②d.③②①
(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Ca2+和过量的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H<0,根据下列速率-时间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是:t1升温;t3加催化剂;t4减小压强;
(2)产物C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t0-t1;A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时间段是t5-t6
(3)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3-t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下列2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3++2I-═2Fe2++I2②Cl2+2FeCl2═2FeCl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Cl2>Fe3+>I2B.氧化性:Fe3+>I2>Cl2
C.还原性:I-<Fe2+<Cl-D.还原性:Cl-<I-<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制取溴苯的装置,试回答:
(1)装置A中发生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6H6+Br2$\stackrel{Fe}{→}$C6H5Br+HBr.
(2)装置C中的现象是C中液面上方有白雾,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如果没有B装置,将A、C直接相连,你认为是否妥当?否(填是或否)
(4)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镏②水洗③用于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
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③①⑤C.②④⑤③①D.②④①⑤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反应:2A(g)?B(g)+C(g),在甲、乙两个容积都是1L,且不变的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在两个容器中均放入0.5mol A,甲容器中3s后B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0.18mol/L且保持不变,乙容器中2s时B的物质的量浓度即达到0.18mol/L,且保持不变,则(  )
A.乙容器中使用了比甲容器更高的温度
B.乙容器中加入了某种不与体系反应的气体,增大了容器内的压强
C.乙容器中使用了催化剂
D.乙容器中可能既升高了温度又使用了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