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铜与浓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2Fe2++Cl2=2Fe3++2Cl-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Ca2++OH-+HCO3-=CaCO3↓+H2O

分析 A.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B.亚铁离子、溴离子均全部被氧化;
C.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少量澄清石灰水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水.

解答 解:A.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A错误;
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的离子反应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故C错误;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C错误;
D.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离子反应为Ca2++OH-+HCO3-=CaCO3↓+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表明稀豆浆属于(  )
A.浊液B.溶液C.纯净物D.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可以构成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原理为4NH3(g)+3O2(g)═2N2(g)+6H2O(g).电解质溶液为KOH,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6H2O+N2
(2)25℃时,将amol•L-1的氨水与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满足c(NH4+)>c(Cl-)时,则反应的情况可能为a
a.盐酸不足,氨水剩余  b.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盐酸过量
②当溶液中c(NH4+)=c(Cl-)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frac{1{0}^{-8}}{a-0.1}$;
(3)向BaCl2溶液中通CO2不会出现沉淀,请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不能生成沉淀,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浓度很小,浓度商Q=c(Ba2+)×c(CO32-)<Ksp(BaCO3),某同学根据相同的理由认为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也不会出现沉淀,但在实验验证中发现了异常情况,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开始并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白色沉淀,则产生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
(4)室温下,把SiO2细粉放入蒸馏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H4SiO4溶液,反应原理如下:SiO2(s)+2H2O(l)?H4SiO4(aq)△H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K=c(H4SiO4
②通常情况下,改变压强对气体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固体和液体影响很小.实际上,在地球的深处,由于压强很大,固体、液体受到的压强影响不能忽略.一定温度下,在10000m以下的地球深处,上述反应进行的方向是正方向(填“正方向”、“逆方向”或“不移动”),请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解释其原因在压强很大的情况下,压强对固体、液体都会受到影响,平衡向物质的量少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蒸馏装置图: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蒸馏烧瓶; b、冷凝管.  
(2)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500mL.
①根据计算得知,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2.0g.
②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并恢复到室温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实验室要配制2mol/L稀硫酸250mL,需要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84g/mL的浓硫酸27.2 mL;配制250mL稀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容量(在横线上填写所缺仪器的名称);在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书,则配得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将偏大(“偏大”、“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铁和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k3[Fe(CN)6]溶液可用于检验Fe2+(填离子符号).CN-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C、N、O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用元素符号表示).
(3)配合物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5.Fe(CO)x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Fe(CO)x(s)?Fe(s)+xCO(g).已知反应过程中只断裂配位键,则该反应生成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金属键.
(4)铜晶体铜碳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1所示.
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②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12.
(5)某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铜与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附图2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Cl.
②已知铜和M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铜与M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填“离子”、“共价”)化合物.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中铜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1010pm(只写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热NH4Cl晶体时,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
B.把氢氧化钠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定容
C.除去蛋白质中混有的少量NaCl,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
D.把装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氮混合气体的烧瓶浸入到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研究人员发明海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C.Na2Mn5O10是还原产物
D.Cl-不断向电池的正极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随着各地“限牌”政策的推出,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届的“新宠”.特斯拉全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钴酸锂(LiCoO2)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A 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电池反应式LixC6+Li1-xCoO$?_{充电}^{放电}$C6+LiC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隔膜只允许Li+通过,放电时 Li+从左边流向右边
B.充电时,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放电时,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 CoO2+xLi++xe-=LiCoO2
D.废旧钴酸锂(LiCoO2)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让Li+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