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高铁信息传输系统中使用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写化学式)

分析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据此解题.

解答 解: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故答案为:SiO2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以及硅和二氧化硅,注意物质的用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知识的归纳和分类整合,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可在普通漏斗中完成
B.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盐酸冲洗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一定要先给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液体部位
D.用托盘天平称出25.20g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在3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达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0.8倍,则A的转化率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G为第四周期元素,B、C相邻且同周期,A、D同主族.A、C能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甲为常见的溶剂.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元素为同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和F可形成化合物丙,E和F可形成化合物丁.G为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4s1
(2)B和C比较,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N(填元素符号),其原因为O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2s22p4,而N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2s22p3,2p亚层属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难失去一个电子,因此第一电离能较大.
(3)A与B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化合物甲,其主要原因是NH3和H2O之间含有氢键.
(4)甲、乙两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H2O2(填分子式),它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
(5)已知化合物丁熔点190℃,沸点183℃,结构如图所示.
①丙和丁比较,熔点较低的化合物是Al2Cl6(填化学式),其原因为Al2Cl6为分子晶体,NaCl属于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熔点比分子晶体高.
②则丁含有的作用力有BDE(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E.范德华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25mL 0.3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224m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C.100mL 0.1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20mL 3.5mol•L-1的NaOH溶液:Al3++4OH-═[Al(OH)4]-
D.过量铁粉和稀硝酸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近年来倍受人们的青睐,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1)写出H2O2的电子式,其分子内存在极性、非极性键.
(2)与H2O2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为(写化学式)F2,与H2O2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化合物分子为(写化学式)H2S.
(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氯气,为了除去氯气,常加入H2O2作脱氯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2=2H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经研究表明,Fe(SCN)3是配合物,Fe3+与SCN-不仅能以1:3 的个数比配合,还可以其他个数比配合.请按要求填空:
(1)若所得Fe3+和SCN-的配合物中,主要是Fe3+与SCN-以个数比1:1配合所得离子显血红色.该离子的离子符号是[Fe(SCN)]2+
(2)若Fe3+与SCN-以个数比1:5配合,则FeCl3与KSCN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FeCl3+5KSCN=K2[Fe(SCN)5]+3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N2(g)+3H2(g)?2NH3(g),如图是N2和H2反应生成2mol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计算每生成1molNH3放出热量Q为46.1KJ;在该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和1.5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填“<”、“>”或“=”)QkJ,理由是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2)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H<0,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2分钟/mol
H2N2NH3
1298621.2
2398310.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中以υ(H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5mol/(L•min);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C(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υ(N2)(正)=3υ(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为提高H2平衡时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C
A.通入过量的N2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通入过量的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T℃时,在容积为1L甲和容积为2L乙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6mol A和3mol B,发生反应如下:3A(g)+b B(g)?3C(g)+2D(g),△H<0.4min后甲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A的浓度为2.4mol/L,B的浓度为1.8mol/L;t min后乙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B的浓度为0.8mol/L.根据题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 (B)=0.3mol/(L•min),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b=1.
(2)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大于4mi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乙容器的体积大于甲容器的体积,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就要长.
(3)T℃时,在另一个体积与乙相同的丙容器中,为了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仍然为0.8mol/L,起始时,向丙容器中加入C、D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则还需加入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mol、2mol.
(4)若要使甲、乙容器中B的平衡浓度相等,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C
A、保持温度不变,增大甲容器的体积至2L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使甲容器升高温度
C、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都不变,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A气体
D、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都不变,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B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