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Hg(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Hg(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

电线短路失火时,要用水灭火

 

D.

稀 NaOH 溶液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浓硫酸洗涤


考点: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化学实验的废液不可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C.灭火的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等;

D.浓硫酸有腐蚀性.

解答: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将含有Ba(NO32的废液不可冲入下水道,否则会污染下水道中的水,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B错误;

C.根据电器因短路起火时不能直接用水扑救,因为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故C错误;

D.浓硫酸有腐蚀性,应用大量水冲洗,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缺碘病区甚广,防治缺碘病的主要措施是食盐中加碘.1996年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食盐的碘添加剂是KIO3

(1)可用盐酸酸化的KI淀粉混合物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可用电化学方法制备KIO3.原理是:以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以KI溶液(加入少量K2Cr2O7)为电解质溶液,在一定电流强度和温度下进行电解,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试写出两极反应式:阳极   ;阴极  

(3)如果在容积为10L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1min时阴极可产生11.2L(标准状况)Cl2,这时溶液的pH是(设体积维持不变) 

(4)Cl2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现有一种新型消毒剂ClO2,若它们在杀菌过程中的还原产物均为Cl,消毒等量的自来水,所需Cl2和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SO2+O2=2SO3 △H=﹣196.6kJ•mol﹣1

 

B.

H2(g)+O2(g)=H2O(l)△H=﹣285.8kJ•mol﹣1

 

C.

2H2(g)+O2(g)=2H2O(l)△H=﹣571.6kJ

 

D.

C(s)+O2(g)=CO2(g)△H=+393.5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二氧化硫转化率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可用分液漏斗的是(  )

 

A.

乙醇和水

B.

苯和水

 

C.

硫酸钡与食盐水

D.

由海水蒸发获得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不具有丁达尔效应

 

B.

“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

 

C.

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

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  ;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  ,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烃的分子式为C11H20,1mol该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吸收2mol H2;用酸性KMnO4溶液氧化,得到丁酮()、丙酮()和琥珀酸()三者的混合物.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