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离子组成(离子可重复使用)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BaSO4;BBaCO3;CBa(OH)2;DK2CO3

分析 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离子组成(离子可重复使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则A只能为BaSO4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为CO2,可知B为BaCO3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则C为Ba(OH)2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为可溶性碳酸盐,只能为K2CO3,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中,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碳酸钡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氢氧化钡为强碱,碳酸钾为可溶性盐,
由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则A只能为BaSO4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E为CO2,可知B为BaCO3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则C为Ba(OH)2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为可溶性碳酸盐,只能为K2CO3
故答案为:BaSO4;BaCO3;Ba(OH)2;K2CO3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结合成的物质、物质的性质和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工业上通常采用CO(g)和H2(g)催化合成甲醇CH3OH(g).
(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CO(g)+2H2(g)?CH3OH(g)△H=-128.8kJ/mol.若将10a mol CO和20a mol H2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CO的转化率为6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frac{3}{32{a}^{2}}$(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10a mol CO、20a mol H2和10a mol CH3OH(g),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正向移动(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与原平衡相比,C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E(填字母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2v(H2)=v(CO)
D.容器内CO、H2、CH3OH的浓度之比为1:2:1
E.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3)一定条件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1 mol CO、
2 mol H2
1 mol CH3OH2 mol CH3OH
平衡
时数
反应能量变化的绝对值(kJ)abc
反应物转化率α1α2α3
则a+b=128.8;α13<1(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锌是第四“常见”的金属,仅次于铁、铝及铜,在现代工业中对于电池的制造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是以硫化锌精矿为原料制备单质锌的工业流程.
Ⅰ.(1)浸出液以硫酸锌为主,还含有 Fe3+、Fe2+、A13+、Cl-等杂质,会影响锌的电解,必须除去.净化过程如下:
①在酸性条件下,用H2O2将Fe2+氧化成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②将浸出液的pH调节为5.5左右,使 Fe3+、A13+形成沉淀而除去,可选用的最佳试剂为c
(填字母)
A.NaOH          B.NH3•H2O        C.Zn(OH)2D.H2SO4
③用Ag2SO4可除去Cl-,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Ag2SO4+2Cl-?2AgCl+SO42-
④电解过程中析出锌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Ⅱ.烟气中的SO2可与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Mg等)的悬浊液反应制备MnSO4•H2O.
(2)已知:Ksp[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欲使其浓度小于1×10-6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5.0<pH<7.1.
(3)由图可以看出,从Mn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结晶MnSO4•H2O晶体,需控制结晶温度范围为高于60℃.

(4)锌锰碱性电池的总反应式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正极反应式为:2MnO2+H2O+2e-═Mn2O3+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图:

(1)根据上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3)为0.025mol/(L•min).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AC.
A.0.20mol/L      B.0.12mol/L         C.0.10mol/L        D. 0.08mol/L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如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镁片为负极,镁片上产生黄绿色气体
B.铁片为阳极,铁片上产生无色气体
C.溶液中铁片与镁片之间产生白色沉淀
D.溶液的pH将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胶体的性质有: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聚沉.其中可以用来区分溶液与胶体的是:丁达尔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N2+3H2?2NH3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慢的是(  )
A.υ(H2)=0.1 mol•L-1•min-1B.υ(N2)=0.2 mol•L-1•min-1
C.υ(NH3)=0.15 mol•L-1•min-1D.υ(H2)=0.3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I2+2S2O32-═S4O62-+2I-
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表:
物质Cu(OH)2Fe(OH)3CuClCuI
Ksp2.2×10-202.6×10-391.7×10-71.3×10-12
(1)某酸性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3,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加入CuO,调至pH=4,使溶液
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3+)=2.6×10-9mol/L.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
(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原因是2CuCl2•2H2O$\frac{\underline{\;\;△\;\;}}{\;}$Cu(OH)2•CuCl2+2HCl+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取0.36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发生反应:2Cu2++4I-═2CuI↓+I2).用0.100 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mL.
①可选用淀粉溶液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