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烧杯中盛放浓度均为0.10mol/L的氯化钠和硝酸铜的混合液.现将该溶液以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当Cu2+全部在阴极上转变为金属铜时,整个溶液(摇匀)的pH为

[  ]

A.7.00
B.1.00
C.0.70
D.1.3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目前测定空气中SO2含量主要用氧化还原反应.已知SO2气体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时,MnO4- 被还原为Mn2+,SO2被氧化成SO42-
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其中:表示密闭容器; 表示气体流速管(单位时间内通过气体的体积恒定,且无除尘和吸收气体作用);表示棉花;颗粒吸附剂可以吸收可吸入的颗粒;→表示气体的流向.
②酸性KMnO4溶液体积为200mL,浓度为0.1mol?L-1.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00mL0.1mol?L-1酸性KMnO4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按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有
天平
天平
、玻璃棒、
烧杯
烧杯
250mL容量瓶
25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
.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和引流
搅拌和引流

(2)写出并配平测定SO2含量的离子方程式: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若气体流速管中气体流速为acm3/min,当tmin时酸性KMnO4溶液恰好褪色,则空气中SO2的含量为
3.2
at
3.2
at
(g/cm3).
(4)实验中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可吸入颗粒堵塞导气管或进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测量质量不准
防止可吸入颗粒堵塞导气管或进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测量质量不准

若要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含量(g/L),还需要测出的数据是
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或将装置用编号表示回答,或答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的增加值).
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或将装置用编号表示回答,或答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的增加值).

(5)乙同学按照同样的方法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所测得的数值总是比实际含量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
通入气流速率过快,二氧化硫未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就已经被排出
通入气流速率过快,二氧化硫未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就已经被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明等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1.在5只250mL烧杯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氨水各150mL。

2.在5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下图连接好。

         

3.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

现象1:五个灯泡都亮起来。

结论:                                                            

现象2: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对应的灯泡较暗。

结论:                                                            

思考:

1.酸、碱、盐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2.同学们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之间电离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本实验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写出三条即可)                                     

3.小明同学根据现象2得出一个结论: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同意他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为了进一步探究氯化氢等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小红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定了0.1mol·L-1的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说明氯化氢是强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0.1mol·L-1(选填>、<、=)。

5.同学们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一般来说,                 是强电解质,                 是弱电解质。根据以上结论推测: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醋酸和氨水混匀,然后分别盛放在原来的烧杯中。接通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与混合前无任何区别。

B.5只灯泡都亮起来,亮度完全相同。

C.只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亮起来,另外两只不亮。

D.5个灯泡都亮起来,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另外两只略暗,但明显比混合前明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无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Ca2+ + CO32- = CaCO3↓。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甲、乙是电化学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两个烧杯中均盛放饱和NaCl溶液。
①甲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②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烧杯的上方,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是因为电解生成的某种气体A氧化了I-生成了I2。若A气体和I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5:1反应,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不考虑气体产物与烧杯中溶液之间的反应,当乙反应有0.01mol电子转移后停止实验,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为100 mL,则溶液混匀后的pH=____。
(2)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放CuSO4溶液。
①甲中铁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起始时乙中盛放100 mL pH=5的CuSO4溶液(25℃),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为1,若要使溶液恢复到起始时的浓度(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